饼粕类饲料是含油多的籽实经过脱油以后所留下的加工产品。脱油的方法有3种:压榨法,浸提法,预压-浸提法。
压榨成为饼状的产品,叫做油饼。浸提法脱油后的产品叫油粕。压榨法的脱油效率低,在油饼内常残留4%以上的油脂,含可利用能量高,但油脂容易酸败、苦化。浸提法的脱油效率高,所得到的油粕含油少,有的可在1%以下,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
农村榨油作坊多采用夯榨和螺旋压榨方法,脱油效率不高,油饼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常见的饼粕类有豆粕(饼)、棉籽粕(饼)、菜籽粕(饼)、花生粕(饼)、芝麻粕(饼)、向日葵粕(饼)、亚麻粕(饼)等,下面将对这些一一介绍。由于同种植物的饼、粕性质相近,只是品质不同,为叙述方便,下面都统称为某某粕。
棉仁(籽)粕 棉仁粕是棉籽经过脱绒、去壳,再用机械或溶剂提油之后得到的产品。完全脱壳的棉仁所制成的饼、粕叫棉仁饼、粕。棉粕的蛋白质品质在饼粕类中仅次于豆粕,蛋白质消化率比菜粕高,蛋白质含量达41%以上,甚至可以到达44%,与豆粕不相上下。而由不脱壳的棉籽制成的棉籽饼,蛋白质含量不过22%左右,可消化能也很低。我国的油脂厂为了便于压榨,常把脱掉的棉壳又在榨油时加入一部分,这种棉仁(籽)饼的蛋白质水平一般在34%-36%左右。
棉粕的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赖氨酸不足,精氨酸过高,赖氨酸含量在1.3%-1.5%左右,刚超过豆粕的一半;精氨酸含量高达3.6-3.8%,赖氨酸∶精氨酸=100∶270以上,远远超过理想值。棉粕的蛋氨酸含量也低,约为0.4%,仅为菜粕的55%左右。
棉粕中也含有几种影响棉粕使用价值的毒素,主要是棉酚和环丙烯脂肪酸。棉酚主要存在于棉仁的色素腺体内,在榨油过程中,游离的棉酚大部分与蛋白质、氨基酸结合,形成无毒的结合棉酚,但仍然有不等数量的棉酚以游离棉酚的形式存在于棉粕中,数量在0.01%-0.6%之间。游离棉酚对单胃动物是有毒的,可造成生长抑制、贫血、呼吸困难、不育,甚至死亡。鱼类对棉酚的耐受力比较强,不会出现中毒死亡现象,但过高的棉酚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一般冷水性鱼类的饲料棉酚含量不应高于100毫克/千克,冷水性鱼类的饲料棉酚含量也应低于200毫克/千克。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级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应小于1200毫克/千克。
棉粕中另一种有毒物质是环丙烯脂肪酸。环丙烯脂肪酸能引起虹鳟肝脏损伤、糖元沉积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升高,对大马哈鱼可能有致癌作用。关于环丙烯脂肪酸对其它鱼类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