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通常需要依附某种支架才能良好地生长和结果。生产中采用的葡萄架式主要有篱架、棚架和柱式架3类,每类之中又各有一些变型。
①篱架。这类架式的架面与地面垂直或略倾斜,葡萄枝叶分布在架面上,好似一道篱笆或篱壁,故称为篱架。篱架在葡萄栽培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类型有单篱架、双篱架和宽顶篱架。
单篱架:架高18~2?m,因整形方式不同,架设2~4道铁丝。主要优点是作业比较方便,地面辐射强,通风透光较好,利于增进葡萄品质。其缺点是有效架面较小,利用光照不充分,结果部位较低,易受病害侵染。
双篱架:在植株两侧,沿行向建两排有一定间距的单篱架,垂直或略呈V形。植株栽在定植行的中心线上,枝蔓引缚于两侧篱架面上。或者在单篱架立柱上固定3~4根横杆,其长度由下向上递增,在每一横杆的两端沿行向拉铁丝,形成倾斜的双壁。主要优点是植株形成分离叶幕,有效架面增大,能够容纳较多的新梢和负载量。缺点是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对肥水条件和夏季植株管理要求较高,易因产量过高而影响品质等。
宽顶篱架(T形架):在单篱架支柱的顶部加1根长60~100?cm的横杆,两端各拉1道铁丝,支柱的直立部分拉1~2道铁丝,篱架断面呈“T”字形。这种架式适合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及单干双臂水平整形的植株。
②棚架。架面较高,与地面倾斜或平行。适于丘陵山地,也是庭院葡萄栽培常用的架式。在冬季防寒用土较多、行距较大的平原地区,也宜采用棚架栽培。优点是土肥水管理可以集中在较小范围,而枝蔓却可以利用较大的空间。在高温多湿地区,高架有利于减轻病害。主要缺点是管理操作比较费事,机械作业比较困难,管理不善时易严重荫蔽,并加重病害发生。
生产中常用的棚架类型有大棚架、小棚架和棚篱架。
大棚架:架长8~10?m以上。架的后部,即近植株处高约1?m,架的前部高2~25?m。大棚架可分为倾斜式、水平式、连叠式和屋脊式等。在丘陵坡地多采用倾斜式大棚架,葡萄在梯田上呈带状定植或零散栽植。平地葡萄园采用网式水平棚架的效果好。土肥水管理集中在植株周围约2?m的范围内,地上部枝蔓则凭借大棚架充分利用空间,这是大棚架的显著优点。但在平地条件下,因行距过大而不利于充分利用地力和早期丰产。此外,大棚架葡萄植株的前后部生长不易维持均衡,下架和上架不方便,衰弱老蔓更新较难。
小棚架:架长4~7?m,适宜多主蔓扇形或龙干形整枝。与大棚架相比,其优点是利于早期丰产,便于棚下作业及合理利用土地,易于枝蔓更新、保持树势和产量的稳定。小棚架既可用于大面积葡萄园,也可用于零散的小块山坡地。
棚篱架:架长4~5?m,架面后部提高至15~16?m,架口高2~22?m。植株同时利用棚面和篱面结果。但篱面下部通风透光较差,易上强下弱。为保持生长均衡,植株主蔓由篱架面转向棚面时务必有一定的倾斜度,避免硬弯。
③柱式架。柱式架或单柱架不用铁丝,没有固定的架面,仅仅依靠1根或若干根单个支柱给葡萄枝蔓以支撑,使其能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间内生长结果。单柱架适用于头状整形的植株。在重庆地区,应用单柱架3层侧蔓形,柱高17?m,效果良好(沈学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