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生态习性—繁殖(繁殖方式)
3028
切换pc版

牡蛎是固着型贝类,除幼虫阶段在海水中营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外,一经固着后终生不再脱离固着物。以左壳固定于外物上,只用右壳作开壳和闭壳活动,以此进行摄食、呼吸、排泄、繁殖和御敌。

牡蛎有群居的生活习性,自然栖息或人工养殖的牡蛎,都由各个年龄的个体群聚而生。次年或第3年繁殖的后代,则以第1代或第2代的贝壳作为固着基营固着生活,老的个体死去,新的1代又在其上固着。结果在许多自然繁殖的海区,海底逐年堆积起牡蛎的壳和大量的生活个体,形成牡蛎堆。在养殖场内常有许多幼贝固着在多年的成体上,数量达数倍、数十倍或更多。同一代的牡蛎彼此在一起生长,由于互相拥挤,只得共同向上或向外空间伸展,以适应个体体积的增长,有些仅以其壳顶部占有极小的固着面积。因此,牡蛎的贝壳大都是不规则的。

繁殖

繁殖方式 牡蛎的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两种类型。

①幼生型 在繁殖季节,亲贝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鳃腔里,并在此腔受精,经过卵裂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固着变态成稚贝。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个体是雌雄同体,产卵量小,卵子较大,卵径大约在100微米左右。

属于这种类型的只是少数种类,如密鳞牡蛎、食用牡蛎等。

②卵生型 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虫,再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里度过。大多数牡蛎属于这种类型。繁殖方式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个体雌雄异体,产卵量大,卵子小,如近江牡蛎卵子的直径在50微米左右。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