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 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
〖流行情况〗 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西北地区以舌状绦虫为主,其他地区则为双线绦虫。危害鲫、鲢、鳙、草鱼、翘嘴红鲌、红鳍鲌、大银鱼、太湖短吻银鱼等鱼。该病多发生于夏季,感染率随寄主年龄增长而有所增长。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严重时失去平衡,鱼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解剖时可见到鱼体腔中充满大量白色带状的虫体,内脏受挤压而变形萎缩,正常机能受抑制或遭破坏,引起鱼体发育受阻,鱼体消瘦,失去生殖能力。有时裂头蚴可从鱼腹部钻出,直接造成病鱼死亡。病鱼严重贫血,经分析为缺铁性贫血。红细胞显著减少。
〖诊断〗 根据病鱼症状可以初诊;剖开鱼腹可见腹腔内充塞着白色卷曲的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大水面对此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在较小水体中,可用清塘方法杀灭虫卵及第一中间宿主,同时驱赶终末宿。感染初期内服治疗,每100公斤鱼重用50克晶体敌百虫拌饲投喂3~6天,喂前先停食1天,或每100公斤鱼重用吡喹酮2~4.8克拌饲投喂2次(隔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