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检查主要是以症状为依据,如果同一尾鱼体并发两种以上的症状,就很难确定鱼患何病。还有的症状好几种鱼病都存在,如体色变黑、蛀鳍、烂尾、鳞片脱落、鳃丝分泌粘液增多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肉眼检查是不能确诊的,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或解剖镜检查,方可作出进一步的诊断。一般肉眼不能看到的病鱼的症状或病原体,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或解剖镜来进一步诊断鱼。
镜检一般先要用目检来确定病变部位,然后再用显微镜作细微的全面检查。镜检的重点同样是鱼的鳃丝、体表、内脏等病变部位。检查方法:
先从患病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放在载波片上,如果取体表或鳃组织的粘液,应在载波片上滴加少量清水;如取得是内脏组织,应滴加几滴生理盐水(0.85%的食盐水),盖上盖玻片,从低倍镜到高倍镜依次观察。如果没有显微镜,也可以用高倍放大镜检查。
(1)体表检查
刮取体表少量粘液镜检。生长在体表的白点或黑色胞囊,压碎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见粘孢子虫或吸虫的囊蚴。从整个病变部位或器官来说,显微镜检查只能检查到很少的面积,因此,每个病变部分或器官,最好要检查几个不同点的组织,一般至少检查三个不同点。
(2)鳃部检查
在载波片上滴加少量清水,取部分鳃丝涂于载波片上,用盖玻片压片观察。一般可见到鳃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粘孢子虫、舌杯虫、三代虫、指环虫、血居吸虫卵等寄生虫。
(3)肠道检查
刮取肠壁粘液检查,但要分前中后三段肠管进行检查,可检查到肠袋虫、六鞭毛虫、复殖吸虫、线虫、球虫等。
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心脏、脑、眼睛、肾脏、胆囊、肝脏等器官。镜检的准确率取决于制片的技巧、显微镜使用和对各种病原体外部特征的识别。制片厚薄要适当,先用低倍镜找到病原体,然后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以识别病原体的类型。如在检查中发现某种寄生虫大量寄生,可确定为某种疾病,如有几种寄生虫同时寄生,可根据虫体数量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来诊断。同时,还要根据病鱼的症状和水体环境等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主要病原体和次要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