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使水稻生长缓慢甚至“坐蔸”,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常见问题。今年大范围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国南、北方水稻生产都造成了危害,如何避免或者减轻低温阴雨对水稻的影响成为当下学界和农民中的热门话题。7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农科院获悉,用覆膜技术抵御水稻生产中阴雨灾害的方式已获证实。为此,主研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吕世华研究员建议在我国大力推行水稻覆膜种植。
地处盆地的四川省继去冬今春遭遇大旱后,今年水稻季已遭受了多次强寒潮袭击和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导致很多产区水稻“坐蔸”症发生和成熟期显着推迟。然而,就在各地农业部门为此发愁时,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资阳市雁江区等地方却传来了好消息:采用覆膜技术的水稻生长健旺,没有任何“坐蔸”现象。
在中和镇罗汉村,从村头走到村尾,只见稻田里水流不断,但水稻一色的青绿高壮,更没有看见有“坐蔸”问题的秧苗。年近六旬的村民李扬学告诉记者,罗汉村俗称“一碗水”,是当地有名的旱山村,稻田都是槽冲田。“过去在正常天气下,亩产也就350至400公斤,还经常是因为干旱而减产、绝收,而雨水多的年分水稻又面临坐蔸。”2006年四川遭遇8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后,他们村基本没有收成。而就在离他们村30多公里的雁江镇响水村,由于搞了覆膜技术,水稻亩产却超过千斤,创造了大旱之年夺丰收的特大新闻。于是罗汉村从2007年开始大面积应用覆膜种稻的新技术,这几年都获得了好收成,农民们感谢带给他们这项技术的专家教授,也形象把地膜比喻为水稻的“防旱被”。“往年这个时段我们这里都是连续二三十天的夏旱,没想到今年雨水这么多,近一个月来雨下个不停。要是按过去,水稻肯定坐蔸了。没想到,过去的‘防旱被’今年变成了‘保温被’。”
谈及当前水稻生产情况,雁江区中和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苏文庆幸不已,“采用水稻覆膜技术,如果太阳好,亩产在750公斤以上;像今年这种天气,亩产600公斤也没得问题;没有覆膜的,受坐蔸等影响,亩产最多也就350至400公斤。”他透露,现在中和镇的很多农民已养成种覆膜水稻的习惯,今年全镇覆膜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
覆膜技术为何能够抵御水稻生产中的阴雨灾害?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李扬学认为,“水稻是喜光照、高温作物,我们施了防坐蔸的锌肥,虽然雨水多经常在流,但不会冲走薄膜覆盖下的肥料,并且覆膜后还有保温作用,有利于水稻吸肥。”对此,农科院土肥专家吕世华做出了进一步分析,“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的技术,本质上是综合集成技术,采用了规范开厢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要求前期水不上厢面,土壤通气性好,温度就容易上升。”
吕世华的助手刘水富和袁江拿出了在雁江区雁江镇响水村作的同田对比试验的调查数据,记者看到,同样一个田不盖膜的一边亩施纯氮11公斤分蘖数为14.74万苗/亩,而覆膜的亩施纯氮7公斤的分蘖数达到了28.18万苗/亩。吕世华表示,“不能说分蘖数越多就是高产,但我敢肯定今年四川覆膜水稻增产已成定局,今年的实践证实覆膜栽培有助于抵御阴雨灾害,同时也说明这项技术可以显着的节省肥料投入。中国水稻生产要实现高产高效,覆膜技术目前很值得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