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用肥料”所具备的要点
440
切换pc版

   “合理施用肥料”一直都是我们农民所关注的话题,那么今年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我们来具体的看看以下几点:     
    一、 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进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     
    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特别是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这就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而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料一般氮少磷多,和氮肥配合一般有良好反应,和磷肥配合,就要影响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有机肥用量又少可以施用少量磷肥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田块,以充分发挥 肥料的作用。     
    二、因土施磷、看地定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     
    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间,是较缺磷土壤。施磷肥对夏播作物效果不稳定,秋播作物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甚至更高一些。这大都是当季未施有机肥料,或有机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机肥料而复种指数高,水分供应充分,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的中等肥力田块。 在这类土壤上,一般亩施 30斤过磷酸钙即可,且一定要配合氮肥。     
    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施磷增产不明显。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肥地,可不施磷肥。 对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麦,施磷显著增产,要特别注意施用。     
    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迫肥难以补救。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如果来不及作基肥、种肥,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磷肥有较长的后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应重点施在 最好的茬口上。例如,小麦和玉米、谷子等轮作地区,磷肥 应施在小麦上,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小麦(或油莱) 和水稻轮作地区,磷肥应施在小麦(或油莱)上,水稻利用 其后效。绿肥和双季稻轮作时,绿肥要施足磷肥;以磷增 氮,早、晚稻利用其后效。     
    三、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都不相同。     
    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麦、水稻、玉米、高梁、 糜子、谷子等,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磷、钾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 但需要较多的磷、钾。薯类、烟草、麻、甘蔗、甜菜等,号称“喜钾作物”,在缺钾的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     
    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应当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小麦茎秆较软,氮肥用量过高,容易一引起倒伏,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多点试验,以亩施20斤尿素增产显著,经济效果也比较高。     
    四、掌握关键、适期施氮     
    基肥、种肥和追肥是施肥的三大环节。有机肥和磷肥应当以基肥和种肥为主;氮肥应当把基肥、种肥、追肥结合起来,掌握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    
    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试验,小麦一般大田需氮的关健时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进盘根分蘖,为丰产奠定基础。 因此,同样数量的氮肥以前重(重施种肥和冬前追肥)效果好。玉米喇叭日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同样数量的氮肥,以分成四份,种肥拔节肥备用1份, 喇叭口肥用2份,增产效果最高。又据全国各地经验,早稻一般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前促、中控、后补。晚稻除重视分蘖肥外,还要注意壮尾肥。棉花应轻施苗肥,稳施 营肥、重施花铃肥。谷子要重施拔节肥、孕穗肥。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实践,摸索出当地作物的施氮高效期。     
    五、深施肥料、保肥增效     
    “肥料施进土,一亩顶二亩”。肥料深施,能减少损失,提高肥效。    
    农家肥料深施,肥料分布整个耕层,便于作物吸收,减少养分挥发损失,并使土肥相融,培养地力。所以,农肥深施,能显著增产。西北农学院土肥组试验,万斤土粪作底肥深施6 -7寸,平均千斤土粪增产小麦10.7斤,浅施2-3 寸,只增产3.6斤。     
    磷肥浅施,容易停留在有效磷含量较多的表土内,而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反而得不到磷肥。作物只能在苗期从表层土壤中吸取磷肥,根系伸长以后就难以吸收利用。深施,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也能得到较多的磷肥,从而促进根系发育,充分发挥增产效益。西北农学院士肥组试验, 30斤磷肥深施在5-6寸土层内,每斤磷肥增产小麦6.7斤; 浅施在表层内,仅增产3.13斤。     
    铵态氮肥,尤其是碳酸氢核和氨水,容易挥发损失,更应深施。其它氮肥品种,也应深施。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盖,防止挥发;铵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很少;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于作物吸收。稻田深施,可使铵态氮处于缺氧环境,防止变成硝酸而淋失,或变成氮气挥发掉。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