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是第一批陆生脊椎动物,它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两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发育有变态的过程,其幼体与鱼非常相似,需要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离开水在陆地生活。两栖动物是陆生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的一类,占据的生态位也少,远不如其它几类繁盛。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是最先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的脊椎动物,首次真正的征服陆地。爬行动物也是所有后来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爬行动物曾经是地球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类生物,现在爬行动物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但是爬行动物仍然是种类繁多容易见到的一类,其种类仅次于鸟类而居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第二位。
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出现最晚的一类,由于具备了飞行的能力,在进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是陆生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也是最容易见到的一类。鸟的种类虽多,但是彼此间的差异却不是很大,占据的生态位也不是很多。对于鸟类的分类,现在传统分类体系和新的依赖DNA技术的分类体系都比较流行,鸟类的传统分类专题本专题使用的分类参照高玮的《鸟类分类学》和郑光美等人的《鸟类学》。依靠DNA技术的分类专题则根据提出此分类的法的Siblley和Monroe的著述,依靠DNA技术的分类专题使用和其它鸟类专题不同的风格,作为陆生脊椎动物分类专题的补充。
哺乳动物的种类虽然不及鸟类和爬行动物丰富,大多数平常也不是很容易见到,但是哺乳动物毫无疑问是陆地上最具优势的动物。哺乳动物占据着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从初级消费者直到食物链顶端,而有些哺乳动物仅一个种类就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哺乳动物虽然在海洋和天空并未占据优势哺乳动物,但却是海洋和天空中不可忽视的成分。哺乳动物的这种多方面的发展,除了中生代的爬行动物以外,还没有其它动物可以相提并论。哺乳动物专题是4个专题中内容最多的一个,参考不同文献完成,兼顾一些新旧的不同分类意见。
【长江上游高原草甸区】包括青海南部通天河流域至沱沱河以西地区,东至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昌都以北地区,西部为可可西里山,南达唐古拉山,北靠昆仑山脉。境内西高东低,气候寒冷,植物种类贫乏,主要为高山灌丛所组成的稀疏草甸草原植物;东部少数河谷生存小片针叶林。本区动物种类及数量较其他区少。
鸟类以小型种类为主,如雪雀属中的棕颈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雀等;大型鸟类则以猛禽中的金雕、玉带海雕、秃鹫、胡兀鹫、雕鴞等为主要种类。
兽类以不惧风寒而且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野牦牛。野驴、藏原羚、藏羚、岩羊、盘羊、雪豹、白唇鹿、马熊等为主。两栖类和爬行类有高山蛙、中国林蛙、西藏蟾蜍、西藏沙蜥、青海沙蜥等。
【长江上游高山草甸森林区】范围大致包括昌都以东横断山地区及金沙江中、下游,北至青海南部巴颜喀拉山南坡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南达云南北部地区。
鸟类中以雉科和画眉科的种类最多。本区所产特有种数约占全国的半数以上,如雉科中有藏马鸡、蓝马鸡、白腹锦鸡、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雉鹑、白鹇等;画眉科中有花背鹛、眼纹鹛、斑背鹛、橙翅鹛、丽色鹛、灰胸薮鹛、金额雀鹛、高山雀鹛、白领凤鹛等,不少种类在我国均以这一山系为主要分布区域。另外还有一些北方种类也在本区繁衍生息,如三趾啄木鸟、黑啄木鸟、黑头鄵鹛、角百灵、旋木雀以及松鸡科的斑尾榛鸡等。四川山鹧鸪是本地区的特有种类。产于热带的大排胸鹦鹉、灰头鹦鹉在本地区也有分布,数量较多。
兽类在本区的分布也较多,被称为三大林栖型动物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均以本区域为主要分布区,其他还有白唇鹿、水鹿、马鹿、毛冠鹿、藏羚、岩羊、盘羊、雷羚、斑羚、林麝、马麝等。食肉类中分布有雪豹、云豹、金猫、豹猫、丛林猫、荒漠猫、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豹,以及动科的黄融、青融、动罐、猩、水獭等。栖息于林间草地的灰尾兔及低海拔地区的草兔数量多,分布范围也大。另外,竹鼠、岩松鼠、红腹松鼠、隐纹花鼠等小型兽类,亦属广布。
两栖类和爬行类中有峨眉角赡。大齿赡、峨眉齿赡、山溪貌;蛇类中有赤链蛇、王锦蛇、菜花烙铁头等。
【长江中上游林灌草地农田区】其范围包括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长江三峡、秦巴山地、云贵高原北部和东部武陵山地及南岭山地等。本区多为山地,农作区多为梯田,原始植被很少,构成以林灌草坡农田为主的景观特征。动物多为以山地森林灌丛草坡为主要栖息场所的种类,如鸟类中的环颈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等;小型鸟类中的北红尾鸲、白忞、金腰燕、三道眉草鹀、黄臀倓、白迥噪鹛、棕头鸦雀、大山雀、麻雀等。
兽类主要分布种类为林麝、毛冠鹿、鬣羚、斑羚、羚牛、大灵猫、小灵猫、黄鼬、獾、草兔、野猪、云豹、豹、金猫、黑熊、华南虎等。由于林地不断缩小,以森林为主要栖息环境的树栖种类的生存受到极大限制。
两栖类动物在本区的分布中有隆肛蛙、峨眉树蛙、雨蛙、泽蛙、饰纹姬蛙、山溪鲵、巫山北鲵,以及大鲵等。
爬行类动物中的乌龟、鳖均属多见。四川龙蜥、北草蜥、石龙子、赤链蛇、王锦蛇、双斑锦蛇、乌梢蛇、菜花烙铁头等为本地区的主要分布种类。
【长江中下游丘陵平原农田区】本区域农业生产发展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已大为改变,极大部分为农作区。由于地形起伏较缓,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湖泊分布较多,河湖相连,沼泽地域广阔,茂密的挺水植物成为各种水禽、涉禽极好的栖息场所,鸟类中有白鹭、苍鹭、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天鹅、白鹤、白鹳等;小型鸟类则以红尾水鸲、白闢忞,黑背燕尾、金腰燕、家燕、麻雀、金翅、白迥噪鹛、棕头鸦雀、三道眉革嶲、大山雀、环颈雉等为主。
兽类中以中小型动物为主,多数已能适应人类长期活动后的环境,能继续生存繁衍,如草兔、黄鼬、鼬獾、獾、豹猫、大灵猫、小灵猫、獐、小鹿,以及啮齿类动物中的黑线姬鼠、褐家鼠、针毛鼠、社鼠等。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有泽蛙、黑斑蛙、饰纹姬蛙、棘腹蛙、斑腿树蛙、中国林蛙及白条草蜥、北草蜥、赤链蛇、双斑锦蛇、乌梢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