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471
切换pc版

    (一)栽培工艺

    备料——培养料配制——装袋——常压灭菌——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二)制袋接种季节

    白灵菇子实体在8-15℃发育良好,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子实体8-25℃均可生长,以15-20℃生长较快,当地气温降至15-20℃前60天左右制袋接种最适。冬季制种,如养菌室温度过低,时间应适当提前。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同一地区,每年气候也有区别,因此要因时因地制宜。夏季制袋接种时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为最适(菌丝生长24-26℃最适)。一般可于八月下旬开始制袋接种。提前接种,气温高于30℃易染杂菌;在适温期推后接种,低温来临后,对菌丝生长不利,因此在适温期要抓紧接种。

    (三)培养料质量控制

    1.木屑(棉籽壳):阔叶硬杂木,新鲜无霉变,无结块;

    2.麦麸(玉米粉):要求干燥,无霉变和虫蛀;

    4.石膏:市场上出售的有块状生石膏和粉状熟石膏,多采用后者较方便;

    5.石灰:块状的生石灰用水发好后过筛后立即使用;

    6.尿素:是一种有机氮素化学肥料,白色结晶,含氮量42-46%,主要是补充氮源;

    7.水:水质要清洁,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四)栽培料配方

    (1)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或麸皮)5公斤,石膏1-2公斤,石灰1-3公斤,尿素0.2公斤,含水量60-65%。用于发酵后熟料栽培。

    (2)棉籽壳100公斤,麸皮20公斤,石膏1公斤,含水量60-65%。用于熟料栽培。

    以上两种配方为南方产棉区普遍采用配方,根据我省情况可采用以下基础(或适当改进)配方进行生产:

    (3)木屑100公斤,麦麸15公斤,石膏1公斤,石灰1公斤,含水量60-65%。用于熟料栽培。

    (五)装袋与扎口

    1.装袋选用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菌袋,规格为17×33厘米,厚0.025-0.03毫米,要求筒料宽窄均匀一致。

    2.装袋机装料 装料前先将拌好的料含水量调至60-65%,调整PH7.5-8.5,每袋装湿料0.8-0.9公斤,料高18厘米左右,松紧度适中,用颈圈,棉塞(或无棉盖体)封口。搬袋及操作过程要轻拿轻放。没有装袋机进行少量栽培的,可以人工装袋。

    (六)灭菌和冷却

    1.将装好的袋运入常压灭菌锅中,灭菌筐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通气。

    2.及时向灶中送入热蒸汽,使灶内的温度在3-4小时内达到100℃,继续将蒸汽送入常压灶灭菌室内,使灭菌温度一直维持在100℃8-10小时。若高压灭菌121℃须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培养料中拌入杂菌净可提高成功率。

    3.冷却 完全达到灭菌时间后,停止通气,使灭菌袋灶内冷却或搬出置冷却室内冷却。当袋温降至30℃时,移入接种室内,抽检含水量及PH值,并检查袋上有无微孔。

    (七)接种室、接种帐灭菌及接种操作

    1.接种室要保持清洁干燥,使用前一周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灭菌一次,每立方米空间用10-15毫升甲醛,加热蒸发,使甲醛蒸汽弥漫空间,要密闭24小时以上。接种室门口置生石灰粉,进出入人员要脚踏石灰消毒。

    2.接种帐入袋前要用甲醛熏蒸4-12小时,用量每立方米空间10-15毫升。也可用气雾消毒盒消毒。

    3.灭过菌的菌袋、接种工具、菌种、酒精灯等一起搬入接种帐后,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半小时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用紫外线灯照射30-45分钟。

    4.接种操作

    (1)接种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要经过消毒灭菌,手臂要用新洁而灭1/50倍液浸泡5分钟或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

    (2)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

    (3)菌种瓶外壁和瓶口要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

    (4)接种帐内置酒精灯,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移接菌种块要迅速;

    (5)接种量每瓶菌种(450毫升或500毫升装)接30-40袋,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

    (6)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口,快接种,快盖口;

    (7)每次接种1000袋左右,要在3-4小时内接完,一般3人为一组,配合进行。袋运出后,清理工具、杂物,打扫卫生,紫外灭菌;

    (八)发菌期管理

    1.接过菌的菌袋运入发菌室或日光温室内发菌。装卸、搬运、摆放菌袋时要轻拿轻放。根据季节和气温高低决定摆放层数,一般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留一定空间以利通风降温;

    2.菌场所进袋前10天要打扫干净,并进行一次熏蒸消毒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

    3.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喷克霉灵水溶液进行空气消毒且以后每周喷雾一次;

    4.菌袋菌丝封口后(约10-15天),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杂菌多为绿、桔红、黑、黄等颜色,杂菌呈点状或小片状时,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擦涂处理;

    5.一次翻堆后,要经常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发生,至少每隔十天翻堆检查一次,发现杂菌轻则按上述方法处理,污染严重时要拿出发菌场所,集中灭菌后晒干;

    6.整个发菌期间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温度在23-25℃之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要避光培养;

    7.菌期35-40天,白灵菇菌丝可长满袋。

    (九)后熟管理

    菌丝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须在20-25℃进行20-30天左右的后熟,以达到生理成熟。菌丝只有在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间,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进菌丝扭结。

    (十)出菇管理

    1.对长满菌丝的袋子要分批进行出菇管理,长100米,宽6米的日光温室可放3.5万个菌袋,一般顺码式堆放,4-6层;

    2.日光温室内温度8-20℃,晚上揭开薄膜和苫草以冷刺激;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

    3.发现袋口处料上白灵菇原基呈黄豆大小时,去掉棉塞,解开口;到蚕豆大小时,把袋口薄膜伸开,呈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即把薄膜挽至袋上,露出原基,此时空气湿度应调节为80-90%,并以散射光照射;

    4. 现蕾初期不可直接向菌袋喷水,应保持空气湿度,待菇体稍大可少量喷雾状水。采收前停止喷水。

    5.日光温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白灵菇现蕾时数量较多,但长大后一般一个袋只长1-6个单个大个体。可根据疏密度去小留大,保留1-2个子实体,使其正常发育生长。

    (十一)采收

    1.冬季低温季节白灵菇从幼菇到采收期约10-15天,当菌盖展开尚未散发孢子,菌盖边缘尚未上翘时,要及时采收。

    2.因气温关系一般只采收一茬,生物学效率可达50-80%,二茬菇出菇较少。采收后清理料面和出菇室。菌袋可低温越冬(夏)保存,待气温适宜时还可进行再次出菇。白灵菇下脚料风干后贮存,也可以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

    3.采收后应将菇体根部的菌料清理干净。白灵菇以鲜销最好,也可以加工成罐头,有时也可以加工成干片贮存。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