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及要求条件
540
切换pc版

    马铃薯保护地(塑料大棚和温网室等)种植出来的原原种,选择在脱毒种薯基地进行加代繁殖,已迅速提高种薯繁殖系数,及时提供大面积生产所需优质合格种薯,为全州马铃薯生产作出积极贡献。现就原种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环节略作总结。1、种源基地的选择 选择在气候寒冷、自然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一般海拔高度2500M-3000M范围之内,土地连片、方圆500M范围无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无商品薯种植为宜。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灌溉方便、近2年内未种植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向阳地块。大理州北三县(剑川、洱源、鹤庆)的高海拔山区和漾濞的秀岭、宾川的乌龙坝、大理市的花甸坝等相关地区,都是较好的原种生产备选基地。2、播种前准备工作 高海拔山区一般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制,若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深度30cm-40cm。精细整地,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作垄或平整土地,合理使用肥料。播种前20d,将在低温室或专用库内储藏的原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20℃左右的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促芽变绿,每隔7d翻动一次。选用通过休眠、芽短壮的原原种做种薯。大春作播种一般在2-4月份,其密度可根据不同品种、原原种大小决定,一般株行距25cm×60cm或20cm×60cm、也可用30cm×60cm,用种量每公顷4000-6000粒左右。3、基地内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本身的肥力来确定具体的底肥施肥方案,原则是N、P、K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通常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齐苗后株高10cm左右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结合第二次中耕,可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大春季繁殖原种正处于绵雨季节,要根据具体条件注意排水,薯块膨大期更应注意此项工作,避免积水造成涝灾,收获前10d左右清理地上部分植株进行晒田便于收获。4、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早、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早期可采用甲霜灵类、代森锌等药剂进行轮换喷施防治,喷施时注意叶片正背面都要均匀喷施。②根腐病、枯萎病:选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拌土塘施,再浇透定根水。③炭疽病: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类、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④病毒病:病毒病的病源为种薯带毒和毒源蚜虫传毒,防治以蚜虫防治药剂喷治为主,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病毒保护剂喷雾,重点喷施薯苗生长点。⑤蚜虫:选用蚍虫啉类、啶虫脒等药剂轮换喷施。⑥潜叶蝇:成虫防治可采用黄板诱杀,药剂可选择常规杀虫药剂。幼虫防治选择内吸、渗透作用的药剂,如阿维菌素类药剂轮换喷施。⑦夜蛾类:成虫防治采用喷施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和多种诱杀方法,幼虫防治在低龄期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喷雾防治。⑧地下害虫类:幼虫盛发期用敌百虫拌细土撒于地面或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也可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药剂灌根防治。5、繁殖区去杂去劣 在封行期、盛花期末、块茎膨大期三次调查拔除混杂株、病株、异常株(包括地下块茎),拔除的植株进行集中销毁。6、收获种源分级装袋 马铃薯在植株上部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发黄时即进入生理成熟期,各地应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开展收获采收工作并进行分级包装待储藏。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