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穗病俗称乌米,危害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作物。是由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其病源菌为丝轴黑粉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主要以土壤、粪肥、种子等带菌形式在玉米苗期侵入到植株体,到穗期开始出现典型症状的病症。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市玉米田常见病害,常年病株率一般在5%左右,由于2002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宜,该病在我市发生比较严重。丝黑穗病使玉米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给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抓好今年春播期药剂拌种等措施,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关键。
一、病状
玉米丝黑穗病菌主要为害玉米的雄穗(天花)和雌穗(果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没有产量。
1、为害雄穗 雄穗吴淡褐色,分枝少,无花粉,重则全部或部分被破坏,外面包有白膜,形状粗大,白膜破裂后,露出结团的黑粉,不易飞散。小花全部变成黑粉。
2、为害雌穗 病果穗较短,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变成黑粉,初期外有灰白膜,后期白膜破裂,露出结块的黑粉,干燥时黑粉散落,仅留丝状残存物。
3、为害幼株 早期病株多表现有全身症状,植株发育不良,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色暗绿,稍窄小伸展不匀,生有黄白色条斑,茎弯曲,基部稍粗,分蘖增多,重则早死。多数病株,前期不表现症状。
二、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有利。一是近年冬季我省呈暖冬气候,非常有利于病原菌越冬。二是播种期低温,土壤干旱,种子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玉米出苗慢,造成病原侵染机会增多,加之近年我市5月上旬气温异常偏高,降水稀少,有利于病菌发育侵入,使得发病较重。
2、长期连作,使病害加重。玉米是我省的主栽作物,倒茬困难,病原菌连年积累,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就导致发病。在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同一时间播种的玉米前茬为大豆,发病率为1%,而前茬为玉米,发病率达12%。
3、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存在明显差异。
4、忽视药剂拌种。由于农民不掌握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不做种子处理,白籽下地,给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有拌种药剂不对路,多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的药剂,对丝黑穗病菌防治效果较差,导致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各地应自己制种,在外地调种时,应做好产地调查,防止由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2、选用抗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以抗病品种为主,各级技术部门要做好品种筛选推荐工作,对多年证明不抗病的品种要坚决淘汰。
3、农业措施。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应做到坚持苗期剔病苗、怪苗、可疑苗,早期拔除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拔除病穗并集中销毁。
4、轮作倒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实行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发病机率。
5、药剂处理。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最简便易行、省工高效的方法。可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立克秀、速保利等农药拌种。具体用法:10公斤玉米种子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0克或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或12.5%烯唑醇(特普唑)粉剂均匀拌于种子:在春播期前将精选好的玉米种子放入拌种器具(或塑料袋)内,加入种子质量1%的水先把玉米种子拌湿润,然后把种子质量0.1%-0.2%的12.5%烯唑醇(特普唑)粉剂,稍凉干后即可播种。在拌种时拌药一定要均匀,确保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也可以处理土壤,即可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土盖种,即50公斤细土拌药粉1两,播种时每穴用药土2两左右盖在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