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属于龙胆科一、二年生植物,原生于美国南部至墨西哥之间的石灰岩地带,土壤pH值约7~8,其原生种之生活史为春天降雨较多、温度较暖和时期开始发芽生长,紧接着遭遇到夏天的高温,成为簇生状态(rosette),叶子变厚,颜色变深并且叶片稍为扭曲,叶子表面看起来像有一层白粉,最大特点是节间无法拉长,农民习惯上称之为“睡觉”。经过了冬天低温的刺激打破簇生现象,至第二年春天回暖时,节间开始伸长进行营养生长,接着进行花芽分化,在夏天温度较高,日照较长时开花,秋天结实,冬天种子成熟,至此完成一次之生活史。其花芽分化的条件为白天最低温不可低于13℃,日均温需超过22℃,温度愈高,花芽分化的速度愈快。而开花条件亦是温度愈高愈促进,加上日照也是促进开花因素,是属于量的长日照植物。(但在低温时,长日照对于花芽分化促进的效果便较小,故在冬天较冷时点灯对花芽分化的效果不太大。)
一、温度
洋桔梗的种子很细小,现在大部分被做成粉衣种子(coated seed),以利于播种机操作,并可增进其发芽势及发芽率。其发芽最适温为25℃左右,如在15℃以下会延迟,高于35℃则发芽差,40℃以上则不发芽;属于好光性种子,通常不宜覆土。种子吸水后如一直处在较高温度,则很多品种会发生簇生现象,通常如果夜温在25℃以上,日温到达35℃,则百分之百的苗会簇生。育苗最好是在凉温下进行,以日温23℃,夜温18℃最好。
而苗的生育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从播种至本叶4片,在夏天约40~50天,在冬天则需80~90天左右。本叶4片充分平展后即可定植,太大的苗反而不利,尤其在春夏时期,如定植已抽长的苗,养分的管理便得要赶得上节伸长的速率,否则很容易造成细长而软弱的植株。于凉温下育的苗,定植后约在3~4周内应可看得出节间会抽长,但如果是在较高温度下育的苗,则产生簇状化,必得经过冬天的低温刺激(约10℃~15℃,需4~6个星期),翌年春天气温回暖时才会抽长。
秋冬至早春需注意保温,尤其是夜间或寒流期间如能加温会更好。通常早生种对于温度的需求较低,因此在9~10月定植且预计于农历年前收获者,宜选早生或中早生品系,不过因为其生长期较短,再加上节间之拉长亦比夏天短,因此花茎普遍约60厘米左右,如果能在气温下降时将温室全面封起来,白天温度过高时将背风面拉开透气,则有助于茎长之增加。当然肥料亦得随温度之增高而视状况增加,以免造成茎拉长却变细,显得没有质量感。同时在花苞刚开始出现时,可以将最早出现之1~2个花苞摘除,亦可稍增加茎之长度。
二、水分
幼苗对于水分的需求相当高,多采用淹灌的方式,尤其如果土壤EC值较高,或使用速效性化学肥料过量时,畦中间淹不到水的苗易因肥害而枯死。属于较松软的砂质壤土,最好在畦做完后先淹一次水,待部份畦土吸水崩陷下沉,将水放干后再修补一次,免得将来淹水时苗随着土崩陷而埋入土中。畦整理好,可以将两层的固定网先铺在畦面,将来定植时,一网孔title="种植,种植技术"种植一穴的苗,如此title="种植,种植技术"种植的作业可以加速。通常进口苗都播3粒种子,因此大部分一穴有2~3株苗,如果不分株,建议使用网孔较大的固定网(如15cm×15cm),免得二次开花时,芽太多造成植株太密而不好管理,且通风不良易产生叶茎部病害。
title="种植,种植技术"种植后最好立刻充分浇水,以免过干而造成簇生。花苞出现后,水分宜酌量逐渐降低至最低需求,以免造成茎过度柔弱,较高节位之花梗过长而使花苞下垂,品质降低、同时在较低温期如果湿度过高,易发生霉菌病,因此通风或换气在中后期管理上应特别留意。
三、光线
种植时如果光线很强,建议遮光约50%(可视个别状况及季节不同而增减),夏天因温度较高可遮久一点,秋冬则早一点拉开。定植后三周内,最好温度低一些,光线不要太强,水分非常充足,且暂时不要施用追肥,使得地下部根的生长速度,快于地上部茎及叶的生长,对于日后的品质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