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养殖中的化学调控
379
切换pc版

    水貂个体的生长发育与群体的繁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广泛而突出地表现在水貂体内有关器官的发育变化,功能的增强与衰减,行为的活跃与消失,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兴衰诸方面。现已知道,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直接受其体内有关激素类化学物质的调节与控制(简称为化学调控)。当水貂体内环境化学调控一旦失去平衡时,将表现出生长发育受阻,生殖机能紊乱,使正常的生产无法进行。因此,饲养者只有不断地了解有关的客观规律,千方百计地保证机体化学调控系统履行正常的调控功能,方能达到生产目的。

    一,生物化学活性物质及化学调控

    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动物体内虽然含量甚少,但有着十分显著的生理效应,这类化学物质总称为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尽管来源不同,结构各异,但在调控动物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等生理活动过程中,与其本身的化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第一类是作用于靶细胞膜,而后通过环一一磷酸腺苷(简称为CAMP),作为细胞内的传递媒介而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肽类和胺类激素。另一类为类固醇,它们通过激素一一蛋白质受体复合物作信息媒介而对机体发挥作用。第三类为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原理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和细胞内CAMP来实现。

    生物化学活性物质实现对动物机体生理变化活动过程,既是一个量的不断平衡过程,又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随着化学活性物质在动物机体内水乎的高低变化,而使体内各器官获得相应的生长、发育、成熟、以至完成生殖繁衍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最终表现为个体的体成熟与种群的正常繁衍。

    二、激素、内源激素、外源激素及类似物

    激素的原意是指由内分泌腺体的活细胞产生或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调节物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激素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激素的新概念应当是动物机体某些组织所分泌的特种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不同组织细胞内,活化或抑制其生理活动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都属于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从而协调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他生理机能。激素进入机体血液后消失甚快,作用则在若干小时或更长时间里显示出来。激素在动物体内的量虽然很少,但所引起的生理活动变化则是十分强烈而显著的。

    激素因其来源不同,可分成内源激素及外源激素两类。由动物机体自身内分泌腺体所分泌并在自体发生生理效应的激素,称为内源激素。通过不同途径从外界进入动物体内的异体激素,包括天然的、人工合成的统称为外源激素。这些化学活性物质一旦进入机体,即可促使机体发生相应的生物学生理生化效应,增强或抑制靶器官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化学反应,或者改变某些特殊酶的活力,使机体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生理效应。具有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之为激素类似物。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内,同样会引起相应地显著生物学效应。

    动物繁衍与生殖激素

    动物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从性腺的发育成熟到配子的产生,从交配到妊娠、产仔、泌乳,都必需在多种激素的参与调控下,才能顺利地完成。如果这些激素在机体内发生了紊乱,就会出现性机能失调,导致活动失去平衡,群体繁衍就不能正常进行。

    与动物体生殖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激素,常称为生殖激素。生殖激素虽然有多种化学结构和不同的分子组成,以及功能的差异,但从分泌源来看,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神经激素:神经激素是指某些神经细胞所产生的内分泌激素。这些激素不象神经介质那样进入神经突触间隙,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之中,对特定的靶器官发挥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高等动物中,与生殖有关的神经激素分别来源于丘脑下部视上核、室旁核及丘脑下部的促垂体区。属于生殖激素的有9肽的催产素(OXY)及促垂体激素。促垂体激素又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10肽的促黄体释放激素(LH--RHGnRH)、促卵泡素释放因子(FSH--RF)、促乳素释放因子(PRH)及促乳素抑制因子(PIF)

    (二)垂体激素:由脑下垂体所分泌的激素称为垂体激素。现已知道垂体组织所分泌的激素共有7种,其中与生殖有关的为3种:即促卵泡素(又称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又称黄体生成素,LH)和促乳素(又称催乳素、生乳素,PRL)。因前两种靶器官为性腺,通常也称之为促性腺激素。

    促卵泡素作用于性腺器官,它的生物学作用是:刺激卵巢生长,增加卵巢重量,促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增长和卵泡液的分泌,和促黄体素配合促使卵泡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促进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发育和精子的形成。

    促黄体素与促卵泡素一样作用于性腺器官,而其生物学作用则是.与促卵泡素协同促进卵泡最后成熟和分泌雌激素;触发排卵,促使黄体形成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⑨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丸酮。

    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都是作用于卵巢或睾丸细胞膜生的特异性受体,激化位于细胞膜内表面的苷环化酶,后者促进ATP形成CAMP,进而活化了蛋白激化酶,并使RNA合成增加,从而显示出一系列生理作用。

    促乳素也称促黄体分泌素(LTH),具有刺激哺乳动物乳腺发育,并与雌激素、孕酮等协同作用于乳腺管系统及腺细胞系统,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一起激发和维持泌乳活动。这是所有动物乳汁生成所必需的,但泌乳作用仅限于单胃动物。

    (三)胎盘促性腺激素:胎盘促性腺激素是胎盘类动物的胎盘组织所产生的对性腺具有刺激作用的激素物质。现在已分离出来并用于临床方面的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促乳素(PLPL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人绒毛膜合胞体滋养层细胞所分泌,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及卵巢卵泡与黄体,促进雌激素、孕酮和睾酮的产生以及卵泡的生长和排卵。眙盘促乳素为胎儿和母体的胎盘复合体所分泌,靶器官为妊娠黄体以及生产孕酮的胎盘组织和乳腺组织,维持妊娠黄体产生孕酮的功能与乳腺的正常发育。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为孕马的子宫内膜杯组织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作用于动物的卵巢卵泡与黄体,促进卵泡的生长和排卵后黄体的正常功能。

    (四)性腺激素:性腺激素为动物的性腺器官睾丸与卵巢所分泌的一类与生殖有关的激素。主要靶器官为丘脑下部与垂体,作用在于反馈调节控制有关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同时,对生殖道所有组织、乳腺、皮肤、中枢神经、声带、骨盘、睾丸生精部分、副性腺等都有作用。主要的性腺激素有雌激素(卵泡素、动情素)和睾酮。

    雌激素由动物的卵巢、胎盘与睾丸所分泌,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对有关生殖激素的分泌,促进生殖道组织功能完善,乳腺导管的生长与性行为的发生。同时对神经激素起着正、负反馈的调节作用。

    雄性激素、睾酮同属睾丸、卵巢、肾上腺等所产生,为类固醇激素。对丘脑下部与垂体起着负反馈作用,抑制促黄体素(LH)和间质细咆激素的分泌,对于胎儿雄性生殖器官的形成、睾丸精子的发生、增强副性腺的分泌与性欲,均起重要的作用。

    (五)其它生殖激素:包括前列腺素(PGS)及溶黄体素(PGF2a)等。前列腺素与溶黄体素来源于精囊腺及子宫内膜,为脂肪酸的衍生物。此两种激素主要靶器官为丘脑下部、垂体和性腺。通过对促性隙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产生,控制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的分泌,并对所有产生孕酮的组织及生殖器官的平滑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化学调控在水貂养殖中的应用

    多年来,国内外一些科学工作者依据水貂生殖生理基本理论,运用化学调控原理,台理地施用激素类生物化学活性物质,进行了很多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国内,从1975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吉林省特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我国科学工作者与广大水貂饲养者的共同努力下,将化学调控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供同行与饲养者参考。

    (一)对卵子发育的影响:在公貂发育正常的前提下,繁殖主要取决于母体。母貂有了发育成熟的卵子,才能正常发情受配,并如期地进入妊娠产仔阶段。为了探讨外源。激素促使母貂卵巢发育,卵子成熟的可能性,197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利用促黄体素(LRH)和促卵泡素(FSH)做了有关试验。结果证明,经LRH处理的母貂,空怀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3%8.5%,利用LRHFSH配合使用时,空怀率较对照分别降低1.9%10.2%,胎平均产仔数分别提高0.2只和1.03只。

    笔者于19851986年,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苯甲酸雌=-醇,巳烯雌酚做了对母貂性器官发育影响的组织学及血清内有关性激素含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外源激素HCG对母貂卵巢与卵泡发育以及外阴的发情变化三者是协调、同步的。同时,也表明当卵巢体重增加到2.752.77倍时,母貂卵巢出现成熟卵泡,外阴变化才能明显具备发情特征。然而,雌二醇与已烯雌酚仅促进生殖管道发育,而对卵巢作用不大,不能促使卵泡发育。所以,对母貂采用HCG处理,可以达到正常生产的目的。

    (三)对性行为的影响:在一年一度的水貂发情配种时节,母貂不能如期受配,就会给生产带来损失。其原因大多数是公貂性欲不强或母貂强烈拒配。为此,人们都力图通过合理使用外源激素来调控机体内部有关激素水平,以达影响性行为之目的。

    谢福生(1983)利用丙酸睾丸素对在配种中期(37日至9日)的25只缺乏性欲的公貂肌注50毫克/只,结果17只得以顺利利用,利用率为68%,总配次数共121次,受配母貂5.5只,共产仔279只。可见,在繁殖季节里,对个别发育正常、性欲较低的公貂,注射适量的雄性激素,可以达到提高性欲的目的。

    对于在配种旺期不发情,发情不好与强烈拒配的母貂,笔者曾于1980-1983年利用HCG做过有关试验研究。3年来对有上述表现的3160母貂进行HCG处理(125",170单位/只),结果数天后,表现发情良好,行为温顺,亲呢异性,乐意接受交配,受配率达96.1%,而且绝大多数均能进入正常妊娠产仔。刘仲芝(1984)也用HCG14只拒配的母貂进行处理,结果数天后全部受配,胎平均产仔6.5只。

    利用已烯雌酚催情,虽然使母貂性行为得到了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受配比率,但是因不能促进卵子的发育成熟,最终造成生产失败。

    (三)对妊娠产仔的影响:众所周知,水貂在生殖过程中,胚胎发育具有延缓着床的特点。为了提高母貂产仔水平,多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都在致力于探讨通过促进胚胎提早着床,缩短孕期,以提高产仔水平之目的。

    笔者曾在1975年、1978年至1980年做过利用孕酮处理受配母貂的试验观察。结果产仔母貂平均孕期缩短3天,产仔率提高15.5%,胎平均产仔数增加1只。此后,向前(1981)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结果母貂平均孕期缩短1.6天,胎平均产仔数增加0.9只。但是,使用孕酮要特别注意最适时间与最佳用量。在胚胎着床之前使用,一般无副作用。若在胚胎着床以后,即使是作为治疗药物也要特别小心。1984412日江苏某场先发现9只母貂流产,于是全场母貂服用黄体酮(每天l片,连服3天),造成大批流产事故发生,692只妊娠母貂,流产与产死胎的达492胎,占全群母貂的71.3%。这是孕激素与雌激素相互制约及所谓反馈作用的结果。

    利用多巴胺拮抗剂一一哌述清(Pimozide)或氟哌丁苯生物活性物质处理母貂,对于促进胚胎提前着床,缩短孕期,提高产仔率有明显作用。据报道,加拿大学者曾用20只受配母貂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醋酸处理。结果表明,哌述清处理组滞育期较对照组缩短10天左右。游源英利用氟哌丁苯进行试验时,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分两组实施,其中处理18只,对照18只。结果处理组较对照组提前4天产仔,与大群比较,在产仔高峰前,试验组已产80%以上。这预示了氟哌丁苯对促进水貂胚泡提前着床,缩短母貂妊娠期,提高产仔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对母貂泌乳的影响:母貂产仔成活的多少和仔貂体质的好坏,既取决于饲养者的管理水平,更取决于母貂泌乳量。在生产过程中,初生仔貂的夭折,除个别掉出笼外及受冻或贼风侵袭发生肺炎死亡外,绝大多数为母乳不足或无乳饿死。

    游源英(19781979)利用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对产后缺乳与无乳的母貂进行了试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证明,TRH对缺乳或乳汁不足的母貂,经肌肉注射后45小时或14-~-20小时,便可收到良好的催乳效果,而且无副作用。此项研究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了较好的生产效果。TRH是丘脑下部产生的一种生殖激素,能激发垂体促甲状腺素(TSH)和催乳素(PRL)的分泌。国外在奶牛产奶期和母猪的泌乳期广为使用,对提高产乳量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作用,经济效益良好。

    (五)对冬毛生长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利用外源激素来促进水貂毛绒生长。据报道,美国Jack Rose (1981)利用褪黑激素对35只标准貂分组进行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貂经随机分组以后,在肩部皮下埋植5mglOmg褪黑激素,结果被毛生长较对照组快。证明了光周期对水貂被毛生长的影响,是间接地通过松果腺及其分泌的褪黑激素而起作用的。

    另外也有报道,在短光照条件下饲养或用生物活性物质一一溴隐享处理,引起血浆中催乳素值较早地急剧下降,导致换毛开始时间明显提前。在采用褪黑激素胶囊埋植也可降低血浆中催乳素浓度,得到与上述相同的结果。

    五、结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利用生物化学活性物质很可能成为一项提高水貂生产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综合研究者的成功经验,在利用生物化学活性物质过程中,首先是对应用物质的主要药理与生理功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决不能盲目使用。其次就是在药物的使用方法、数量及时间方面都有一个严格要求,只有选定了最佳的药物用量,掌握了用药的最适时间,采取了稳妥的方法,才能收到预定的效果。

    奠伟仁 陈萍君(河南省生物研究所)

    马桂莲、张琴采集;俞美莲、徐琳君编译;张琴、姚利根编辑上传;江洪涛审核。

    上海市农科院图书馆竭诚为您服务:免费提供农业资料!

    电话:021-62202916(24小时绑定手机),邮箱:jhtsaas@126.com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