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猪弓形体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595
切换pc版

    辽宁省建平某养猪户饲养的190余头体重约45~60kg的架子猪,于4月23日开始发病。根据了解发病猪在发病前半个月已经接种猪瘟细胞苗8头份,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部分猪高热,体表发红,少数猪耳尖、会阴、腹部、四肢下端出现紫红色瘀斑,同时伴有咳嗽、呕吐、呼吸困难,发病第7~l0天开始出现死亡,此外,还有个别猪突然死亡。应用头孢拉定、四季安(主要成分为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安乃近)等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至4月28日就诊时已死亡5头。经临床观察、剖检、实验室检验,初步诊断为弓形体与疑似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经应用复方粉剂、水针剂治疗,疗效明显。

    1.临床症状患猪体温升高到41.5~42℃,呼吸浅表、呈腹式呼吸,喜卧,嗜睡,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有的眼睑浮肿,有的眼结膜潮红、流泪,食欲减少或废绝;有的大便干燥呈球状、带血,尿呈深黄色;有的病猪咳嗽并伴有呕吐,流水样或黏液性鼻液;有的病猪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出现紫红色瘀斑;有的病猪在耳壳形成痂皮,甚至耳尖发生干性坏死;有的病猪出现运动障碍,斜颈抽搐等神经症状。重症感染的病猪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病程5d以上的出现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濒死时全身和鼻镜呈蓝紫色,体温急剧下降至死亡;病程7~10d,个别突然死亡。全群有明显症状的猪只大约20%,采食量下降40%左右。

    2.割检变化胸腔内有大量粉红色渗出液;肺部出现轻重不同的水肿,间质增宽,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和坏死斑,局灶性实变,切面呈大理石样;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样略呈粉黄色的渗出液;心包有积液,心冠脂肪变性,有粟粒大小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肿大,变硬,表面有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胆囊黏膜出血、坏死;腹股沟浅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灶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脾肿大,表面有丘状小米粒大的出血点,切面暗红色,白髓不清;肾脏呈黄褐色,肾表面可见灰白色粟粒大的坏死灶,或有不规则的出血斑;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发红,或有散在出血斑;胃底黏膜均有轻重不同的充血、出血,胃壁断面均轻度水肿;肠黏膜均充血、水肿,有条状或斑状出血。

    3.镜检诊断

    3.1取肺门淋巴结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有新月形、香蕉形,核呈蓝紫色位于一端或中央,或成双排列、或单个存在,胞浆呈淡蓝色的弓形体。

    3.2取肺门淋巴结涂片,美蓝染色镜检,可见散在的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疑似巴氏杆菌。

    4.初步诊断根据免疫隋况、临床表现、剖检变化、涂片镜检结果,初步诊断为弓形体混感巴氏杆菌。

    5.治疗措施治疗原则:缓解表症、解热镇痛、驱除病因,杀虫抗菌。

    5.1对于同群中仍能采食的猪全群拌虫毒克(磺胺间甲氧嘧啶、解热镇痛药、止咳平喘药等)+欣科普康(氟苯尼考、抗厌氧菌药物等)。虫毒克首次按0.4g/(kg?w)拌料,而后按0.2g/(kg?w);欣科普康按0.2g/(kg?W)伴料,两药一起,均匀拌料,1次/d,连用5d。而后,以上两药均按0.1g/(kg?w),1次/d,连用2d,巩固疗效。为了能使猪在投药后能迅速将药吃完,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在喂药前停食4h,使猪处于饥饿状态下进行投药。

    5.2对于同群中不采食的猪对高热不食的猪,用穿心莲(内含穿心莲、牛磺酸、氨基比林等)进行肌肉注射,每次每头8~1Om1,1~2次/d,至体温恢复正常停用。应用红弓链灵(磺胺间甲氧嘧啶等)+肺肠菌宁(氟苯尼考等)肌肉注射进行杀虫抗菌。即上午注射红弓链灵,首次按0.4m]/(kg?w),而后按0.2ml/fkg?W1;下午注射肺肠菌宁,0.2m]/(kg?w),1,连用3~5d。若耳、腹、下肢等处有紫红色瘀斑,应用地塞米松,5~10ml/头,1~2次/d,连用3d。

    5.3对全群猪为了促进整个猪群康复,调节机体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健胃增食,增强抵抗力,可以在每天上午饮用1次口服补液盐,下午饮1次0.2%Vc水溶液+复合V水溶液。注意:口服补液盐可以连饮1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饮水连用3d。经过上述方案治疗3d后,全群病情明显减轻,重症猪明显减少,身红耳紫猪大部分恢复正常,全群采食量比没治疗前恢复20%,经过5d治疗,全群采食量基本恢复原状,重症猪多数基本治愈。根据猪群恢复情况,又巩固用药2d。全程用药疗程为7d,全群治愈。停药3周后回访,无复发。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