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断奶仔猪料的加工经历了三个阶段:饲料粉碎一混合一制料,饲料粉碎一混合一调质一制粒,原料膨化一粉碎一调质一制粒。这些加工技术的进步给仔猪的早期断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提高了养猪效益。但实践证明,即使是通过“原料膨化一粉碎一调质一制粒”工艺生产的早期断奶仔猪料也难于从根本上解决仔猪的“早期断奶综合征”,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早期断奶仔猪颗粒料不符合早期断奶仔猪正常的消化生理和习性,猪越小其消化生理系统就越难适应具有一定硬度的颗粒饲料,这种饲料会损伤仔猪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引发炎症,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由此可以认为:要使越小日龄断奶的仔猪有更高的成活率、更好的生产性能和更低的疾病发生率,应该给这些仔猪饲喂一种更符合其消化生理特点和习性的饲料,这种饲料就是流质或液态饲料!下面就流质或液态早期断奶仔猪料的配制技术谈几点看法。
1饲料原料的选择
现有的早期断奶仔猪全价颗粒料中的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外加一定比例的次粉、乳糖等;蛋白质饲料以豆粕或膨化大豆为主,外加一定比例的鱼粉等。使用各种添加剂来提高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流质或液态早期断奶仔猪料在原料的选择方面应该是能量饲料为玉米或大米,蛋白质饲料以大豆为主,另外选择经过特殊加工的维生素。在南方可以考虑以大米为主,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另外可促进饲料稻的研究开发,调整南方的种植业结构。玉米和大米淀粉结构有所不同,究竟哪种原料更适合用于生产早期断奶仔猪流质饲料,可以通过它们的加工质量指标来评价。
2饲料加工
目前,早期断奶仔猪料生产中最流行、最先进的加工工艺是:玉米(大豆)一粉碎一膨化一冷却一粉碎一(与其他配料)混合一制粒一冷却一计量包装。郭景峰等¨J、杨红军等、周兵等和赵素梅等研究认为,饲料或饲料原料经挤压膨化后可提高淀粉糊化度,降低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尽管膨化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饲料的淀粉糊化度和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但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容易出现原料膨化过度,使原料中蛋白质(氨基酸)受到热损伤(美拉德反应)而降低饲料品质,或膨化不足使大豆中胰蛋白质抑制因子活性仍较高而引起仔猪出现严重腹泻。二是现有的早期断奶仔猪料是一种颗粒料或破碎料,它不适应乳猪胃肠道正常的消化生理及习性,容易使早期断奶仔猪出现生理应激而产生一系列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从而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和成活率,而流质或液态饲料更符合乳猪正常的消化生理需求和特点。雷胡龙等研究了高温高压下不同料水比和加工时间对断奶仔猪饲料中蛋白质溶解度、蛋白质分散指数、淀粉糊化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认为适宜的加工条件是料水比为1:2,经l21~126℃(0.10―0.15MPa)处理3min。
流质饲料的加工工艺是:原料粉碎、计量一混合一计量一分装一加水一排气、封口一浸泡一蒸煮。在流质饲料的加工技术中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一是原料粉碎粒度、淀粉糊化度的提高和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降低与原料的粉碎粒度有关,在同样的蒸煮时间内原料粉碎越细越容易使淀粉糊化和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当然,原料的粉碎也不是越细越好,还要考虑电耗、生产效率和糊化料的摄食性等因素。王卫国等口1研究发现,减小粉碎粒度可显著提高原料的蛋白质溶解度,为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有效消化提供了基础。二是料水比,适宜的料水比既要考虑流质饲料的营养浓度和仔猪的摄食能力,还要考虑不同料水比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及淀粉糊化程度、糊化时间和电耗的影响。丁文平等研究认为,水分含量越低大米淀粉越难糊化,水分含量低于50%时,常压下难以使大米淀粉完全糊化。三是排气与封口,流质饲料在蒸煮过程中会有一个膨胀过程,主要是由袋内空气受热体积增大、水分变成蒸气和某些原料在受热过程中产生一定气体所引起的。这些因素使得袋内压力增加,容易出现破袋现象,所以装袋时不能太满,要留一定的空间,同时注意擦去在封口处的料、水,防止热封不严造成蒸煮过程中袋的破裂。封袋时最好能采取措施排出袋内空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油脂氧化变质,品质降低,同时防止杀菌时造成热传导,影响蒸煮和杀菌效果,以及防止加热时空气受热膨胀、内压增大,引起封口处破裂的现象。四是浸泡时间,常识告诉我们,在煮饭时如果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缩短煮饭时间。通过浸泡,可使玉米或大米中的生淀粉充分吸水达到饱和,充分润胀,利于后阶段蒸煮过程中传热及淀粉糊化,以保证糊化彻底。在研制流质早期断奶仔猪料时可设置多个浸泡时间,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淀粉糊化度、蛋白质溶解度和熟化时间的影响,以获得一个理想的浸泡时间。五是蒸煮,这是指将装有一定料水、经过一定时间浸泡且封好口的塑料袋放入蒸煮箱内,通人一定量的蒸气并保持一定时间,使淀粉和大豆蛋白熟化到一定程度的过程。这里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蒸煮时间与温度,淀粉的糊化度代表能量饲料的成熟度,糊化度随蒸煮时间的延长或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淀粉糊化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再延长蒸煮时间或提高蒸煮温度,糊化度也不会明显增加;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反映出大豆加工是否适度。郭玉琴等认为,尿酶活性随着水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水煮30min尿酶活性降为0,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蛋白溶解度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水煮时间之间蛋白质溶解度差异不显著。另外,还应考虑到蒸煮时间与温度对饲料中维生素活性的影响。王红英等认为,高温高湿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介质,导致维生素分解加速;同时,强大的压力还造成温度急剧升高,使得维生素晶体破裂,氧化还原反应加剧,使维生素保存率进一步下降。二是灭酶杀菌,饲料中的酶和细菌易使流质饲料变质,这些酶和细菌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的蒸煮后才能被破坏。流质饲料腐败变质是指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组织结构被破坏、感官性状被改变,产生醛、酮、胺类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伴随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由此造成食品的卫生和营养、质量下降,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