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肉香味浓,具有“野味”,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后腿肉的脂肪只有家猪的50%,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一亚油酸(C18-2)含量比家猪高很多。特种野猪作为一个新品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样本,与其他家优良瘦肉型品种的母猪(杜洛克、大白、长白)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最后成为能人工饲养化的野猪。为了选种也有将公野猪母野猪放人圈舍内人工驯养的。为了容易人工驯养最好选用小的野仔猪,大约体重在10~22千克。这样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高、繁殖力强、性情温驯、好饲养的特点。又克服了野生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不易成活和难以发情的缺点,使之能正常饲养繁殖。在驯养过程中,最好将一多半野猪和一少半家猪混群饲养,这样幼野猪与同等月龄的家猪会很快合群,让家猪带着幼野猪进行活动和采食。
野猪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一般按照家猪饲喂就可以。由于其野性习惯,喜欢采吃生食,在农家中常见的嫩玉米、红高粱、冬瓜、土豆、地瓜、花生秧、地瓜秧、谷穗、南瓜、茄子等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刚开始家养时,应配合主食饲喂。一个月后,喂一半生食,另一半喂家猪的饲料,如玉米面、麸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适量食盐,等野猪基本适应了圈养环境后,用饲喂家猪的配合饲料,来喂野猪即可。但在北方也可以喂一些甜菜、胡萝卜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野猪年产2胎,每胎平均产仔6~16头。适宜的配种时间为出生后5~6月龄,体重在40~6O千克。公母交配20天后再观察母野猪是否发情。一般母野猪发情周期为18天,如不发情,证明母野猪已交配成功。野猪与家猪杂交所产的后代作为种用,培育出来的后代有反祖现象,所以,二元杂交的特种野公猪不宜留作种用。
对野猪舍的要求基本和家猪一样,野猪与家猪圈舍不同之处:要在离外窝室1米多处留一条通道,以便种公猪进入发情母猪的圈舍配种,然后再通过通道返回原窝室。野猪场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建场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地势,土壤、水源和气候、雨量、风向,作物生长等。社会条件包括交通、疫情、建筑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并注意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1地势
理想的野猪场地势,以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平地,南向或东南向为宜。这种场地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利于野猪的卫生。在山区地方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也不宜建在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应选择坡度不大的半山腰处建场。地势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光、通风和排水等条件。
2土壤
野猪场的土壤应具有一定的卫生条件。要求场地的土壤过去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等病原体所污染,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
3水源
野猪场的水源应当充足,位置适中,水质良好。要求水中不含病菌和毒物,无异臭或异味,水质澄清。水质不良会影响野猪的健康。
4交通和位置
野猪场应设在环境比较安静而又卫生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城市和居民点不少于15公里,交通要方便。
防疫程序:仔猪20日龄后颈部肌注一头份猪瘟弱毒疫苗,60日龄时再肌注猪病“三联苗”,30~40日龄时喂仔猪副伤寒疫苗,种猪每隔半年肌注一次“三联苗”,每年春秋两季注射“口蹄疫”疫苗,种母猪于配种前5~6月龄时用“细小病毒”苗,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