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1E)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已流行10C多年,至今仍对我国的养猪业构成严重危害,据统计资料,我国的病死猪中,有30%以上是由猪瘟而致。近二三十年,其流行和发病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猪瘟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对这种状况我们应有清楚的认识,并必须采取正确的防制对策。
1流行病学特点
1.1流行广泛,可侵害各种不同年龄、品种和不同用途的猪群,在我国,可能除SPF猪场外,很难找到真正无猪瘟存在的猪场。
1.21临床表现多样化和零星散发是主要的发生形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3免疫猪群仍有发病,且多不是疫苗质量和操作失误的原因。
1.4发病日龄小,以出生10天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者发病少,繁殖母猪及种公猪临床发病更少。
1.5从市场购入的猪苗发病率高于自繁自养。集约化猪场的仔猪群或育成猪群,在某些年分可连续成批发病。
2临床表现特点
当前我国发生的典型性猪瘟已很少见到,主要见于未用猪瘟疫苗免疫的猪群,最常见的是以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为主,它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是指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但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很少有发病死亡。它持续向外排毒,是发生猪瘟的重要传染源,危害巨大。
2.2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可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儿或木乃伊胎儿,以及产仔少、不发情或不孕等。
2.3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出生后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衰弱,陆续死亡,有时在1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尔发生震颤。
2.4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虽用合格的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猪瘟抗体仍在保护线以下,并时有猪瘟的发病,此种情况日龄愈低愈为严重,不仅是哺乳期仔猪,在育成期甚至肥育期的猪,虽经2~3次大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仍然低下。
上述非典型性猪瘟的几种类型,都可带毒并向外排毒、散毒,尤其在环境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时,情况更为严重,并可使亚临床感染的猪发病以至死亡。还应特别注意,近些年猪瘟单独发病很少,往往发生严重的并发病和混合感染,常与蓝耳病、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大肠杆菌病(黄、白痢等)、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及猪弓形虫病等混合发生,从而导致病情复杂,症状严重,诊断困难,防治效果不佳。
3诊断
目前仅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难以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
3.1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但只能测出抗体水平高低,被检血清在4Log2以上者为免疫合格。
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检测猪瘟强毒抗体。
3.3免疫荧光试验可检测猪瘟强毒抗原,对检出隐性携带猪瘟强毒猪、净化猪瘟有重要价值。
3.4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准确可靠,试验条件要求不高,但费时费事。
4发病原因
4.1群中有带毒猪猪群中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散毒,又以繁殖母猪及种公猪的带毒危害最大,它们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而且散毒时间长,范围广。检出带毒猪较为准确的方法是用免疫荧光技术。
4.2疫苗质量存在问题我国用石门系猪瘟病毒培育成功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简称为C株弱毒苗),是世界公认的优秀疫苗。但近些年用牛睾细胞培养的方法工厂化生产后,发现存在有抗原效价偏低问题,还时有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情况,目前生产的C株牛体反应苗和C株淋脾苗免疫效果优于C株牛睾细胞苗。
4.3病原发生遗传变异由于多年普遍使用猪瘟弱毒疫苗等因素,使猪瘟病毒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发生了改变,致使猪瘟流行病学和临诊表现等方面出现非典型性变化。但是,调查和试验证实,我国现用的猪瘟弱毒苗对预防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仍是安全有效的。
4.4某些免疫抑制疫病的影响此类疫病种类甚多,尤以病毒性疫病危害最大,如蓝耳病、Ⅱ型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最为常见,均可致猪瘟免疫失败,尤其是仔猪和保育猪失败率最高。
4.5其它问题如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贮运和使用不规范,防疫操作不规范,防病意识淡薄,散毒情况严重等。
5防制对策
5.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一般地区可在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一次,每次注射疫苗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4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疫苗,各为4头份。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注射应达到一头不漏。
5.2正确使用乳前免疫乳前免疫又称为零时免疫或超前免疫,是在乳猪出生后立时注射2头份猪瘟疫苗,这是解决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常为一些猪瘟污染严重的场、户使用。但必须按规程使用,即在注射疫苗后1~2小时才允许仔猪吃奶。乳前免疫后应在猪35日龄和70日龄各再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一次。
5.3选择疫苗要讲究猪瘟弱毒疫苗从出厂到使用全程都要保证冷藏贮运。对猪瘟的免疫应使用猪瘟单苗,不要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尤其是乳前免疫和25日龄免疫,绝不要使用三联苗。猪瘟发病严重的场、户,还可选用C株牛体反应苗或淋脾苗。
5.4严格控制传染源病死猪及产出的死胎、胎衣等,应深埋做无害化处理。粪尿等要及时清除并经发酵处理,杀灭蚊蝇,定期灭鼠,尽最大努力减少猪瘟从疫源地造成的严重散播。
5.5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为切断猪瘟传染机会,对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要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圈舍空出后先打扫清理污物,然后彻底冲洗,干燥后,用较强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或甲醛等进行2~3次认真消毒,再空圈7~10天后才可装猪。日常也要用刺激性较弱的消毒剂定期进行带猪消毒。
5.6慎重引种,定期监测应引入不带有猪瘟强毒的种猪。对本场种猪也应争取用荧光抗体法监测,检出并淘汰抗原阳性的带毒猪,逐步净化猪瘟。对各不同猪群均应定期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以调整免疫程序和及时发现问题。
5.7综合防制,依法制疫非典型猪瘟的发病与环境条件、饲料营养、管理、应激等关系密切,必须增强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时应从大局出发,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动物疫病防疫、检疫等各方面的法律和规定,要逐步实现依法制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