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繁殖障碍已成为威胁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不发情、拒绝配种、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畸形、窝产仔数少等,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母猪乏情
原因造成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很多,主要与猪的品种、年龄、季节、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疾病因素有关。
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体况,适当增加运动量。
将不发情的母猪与性欲旺盛的公猪圈入同一圈舍,通过公猪的追逐爬跨,刺激母猪发情。还可以将不发情母猪与已发情母猪圈在一起,通过已发情母猪进行诱导发情。生产上可将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合群饲养,每群3~4头。
对不发情的母猪,在每天饲喂后,进行5~10分钟的乳房按摩,可促进母猪发情。
利用激素催情。皮下注射孕马血清,每天1次,连用3天,第1天5~10毫升,第2天10~15毫升,第3天15~20毫升,出现发情症状后,在配种前增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国际单位。
母猪拒绝配种
原因主要由于母猪患有四肢疾病、子宫颈炎症、尿道炎症等产生的。同时由于公猪体重过大,母猪无法承受,也不能完成配种。
防控措施对于患病母猪进行认真检查,确定疾病种类,采取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公母猪体重差异过大时,最好采用人工授精或更换种公猪。
母猪流产、死胎及产木乃伊胎
原因引起母猪流产的原因很多,既有疾病、中毒、遗传、药物的影响,也有高温或气候突变、合群后咬斗或群内母猪过多、圈舍拥挤、外伤等造成的流产。
防控措施对于疾病引起的流产,主要通过加强疫病防控,防止疾病发生。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预防猪的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乙型脑炎、猪瘟、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等。
对于非疾病原因引起的流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环境温度高时,猪以口喘气和体表蒸发散热为主时,需要增加饮水,加强通风,冲洗猪栏,促进猪体散热。同时,打开窗户和猪舍门,避免舍内温度过高。公母猪交配应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加强饲料原料的检查,防止有毒有害的饲料供给妊娠母猪。
避免近亲繁殖,必须做到近交系数不超过10%。遗传性、习惯性流产的母猪不能治愈时,要及早淘汰。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防止机械性流产的发生。合理分群,饲养密度适宜。保持妊娠母猪舍安静、凉爽,避免饲料变质、中毒及药物和激素的影响。
母猪窝产仔数少
原因主要与猪的品种、胎次、杂种优势的利用、初配年龄、配种方法、公猪的配种能力、利用强度、母猪的哺乳期、母猪营养供应及疫病等原因有关。
防控措施提高胚胎的生存率。胚胎死亡损失主要发生在妊娠前3个星期,配种后6~9天和13~25天是胚胎损失的主要时期。因此,在妊娠母猪生产上,应减少母猪感染疾病和保持相对稳定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可提高胚胎生存率和产仔数。由于能量是影响胚胎存活的重大因素,必须对配种后前3个星期的妊娠母猪进行限制饲喂,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选择繁殖性能高的品种,充分利用繁殖性状、杂种优势强的特性,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对母猪的配种年龄掌握适宜,增加猪群中3~7胎母猪的比例。根据猪场的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哺乳期,一般应控制在45天以内,最好在28~35天断奶,以提高母猪产仔窝数。
提供全价的饲粮。与母猪繁殖性能关系密切的营养物质要充分满足需要,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叶酸、硒、锌,以及必需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