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病防治技术- 猪伪狂犬病
714
切换pc版

    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1.病原 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

    2.流行特点 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地带霉排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粪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3.临床症状 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往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或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但发病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的希望,但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眼瞎、偏瘫、发育障碍等。 中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一般4~8天。 成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甚少见到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于受胎后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产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流产、死产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流产胎儿大多甚为新鲜,脑壳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肾及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母猪怀孕末期感染时,可有活产胎儿,但往往因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4.解剖病理改变 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1~2毫米灰白色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都非本病特有的变化。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节炎变化。

    5.诊断 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动物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毫克,放入4℃冰箱过夜,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毫升,小鼠0.2~0.5毫升,家兔接种后2~3天,小鼠2~10天(大部分在3~5天)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生剧痒。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

    6.预防 (1)平时的预防措施: 第一,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 第二,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 第三,扑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 第四,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 ①感染种猪场的净化措施:根据种猪场的条件可分别采取4种清除措施。第一,全群淘汰更新。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第二,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种用仔猪于1月龄左右注射1次,隔4~5周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霉疫苗。 ②发病肥育猪场的处理方法: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猪第一次注苗0.5毫升,断奶后再注苗1毫升;3月龄以上的中猪、成猪及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2毫升。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但是,经免疫接种的猪只能防止发病,不能抵抗强毒感染与带毒排毒。所以,除免疫注射外,应加强猪场的一般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伪狂犬病的传播。

    7.治疗 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