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
861
切换pc版

        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力和猪场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

    1、仔猪早断奶。母猪妊娠期约114天,产仔后40天内发情配种,一个生产周期154天,1年2个生产周期需308天。实际生产中,60天断奶母猪可产 1.8窝/年,45天断奶母猪可产2 窝/年,28天断奶母猪可产2.2窝/年以上。早期断奶可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和断奶仔猪数,也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但过早断奶会降低仔猪成活率,不利于母猪子宫恢复。

    2、选择优良种猪。生产中可选择长白、约克、太湖猪、辽宁黑猪等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品种。应注重对母猪体型的选择:①体型平直或微倾,腹部较大、松弛。②乳头排列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乳头饱满不能有瞎乳头。③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上翘的母猪繁殖性能一般较差,经常有配种困难、返情或不受孕现象。

    6-8月龄即达性成熟,第1、2胎是繁殖力上升期,窝产仔数逐渐增多,第3、4、5胎为高峰期(2-3.5岁),窝产仔数最多,第6胎以后繁殖力逐渐下降。猪场每年应对基础群母猪进行更新,一般按30%的比例更新,淘汰繁殖力下降及长期不发情母猪。

    3、人工授精。在自然交配情况下,1头公猪1年可配种25-30头母猪,繁殖仔猪600-800头。采用人工授精,1头公猪可配种300-500头母猪,繁殖仔猪10000头以上。优良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将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品种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提高。留优汰劣,减少公猪饲养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适期配种。⑴掌握初配年龄,过早配种不仅产仔数少,而且影响小母猪的发育;配种过迟,则增加饲养管理费用。地方品种母猪初配约在7月龄,体重60-70公斤以上;外来品种8-10月龄,体重90-120公斤;培育品种和杂交猪在两者之间。⑵掌握适时配种,本地猪发情后宜晚配,引进品种发情后宜早配,杂种猪居中间。就母猪年龄而言,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阴门红肿刚开始消退,流出丝状粘液,按压母猪后躯呆立不动,配种最为适宜。

    5、加强管理。⑴妊娠母猪应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即妊娠前期营养水平较低,后期营养水平较高。后期随着胎儿发育加快,营养需要也随之增加,加强后期营养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一般饲养条件下,能量和蛋白质可满足胚胎发育需要,不是极端不足不至于造成胚胎死亡,但能量水平过高会增加胚胎死亡率。后期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只降低仔猪初生重和活力,一般不会导致胎儿死亡。保证妊娠期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可防止流产、化胎、木乃伊、死胎、畸形。⑵将妊娠母猪单栏饲养,禁止惊扰;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产前5-7天停止运动;做好防暑防寒工作。⑶哺乳期乳汁分泌量大,泌乳母猪应饲喂高能、高蛋白质全价饲料,保证供给充足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不限量饲喂。⑷产后2-3天到舍外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泌乳量和体质恢复。

    6、降低仔猪死亡率。⑴仔猪出生后及时清除口鼻黏液,对假死仔猪及时急救,断脐带后要用碘酒消毒。 ⑵1-7日龄仔猪最适宜温度是28-32℃,8-30日龄是25-28℃,31-60日龄23-25℃。⑶仔猪出生1小时后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增强仔猪抗病力、抗寒力。⑷母猪前排乳头分泌乳汁量多,后排较少。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重小的固定在前排乳头,这样有利于仔猪发育均匀。⑸仔猪出生后2-3日内,肌肉注射150毫克/头右旋糖苷铁。⑹5日龄训练饮水,7日龄训练开食,20日龄大量采食饲料。⑺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