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509
切换pc版

        育雏期是指肉鸡在0~21日龄这段时期。育雏期的管理应注意开食、饮水的方法,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卫生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1)雏鸡的蘸嘴与饮水:雏鸡舍的温度较高,加上运输过程,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雏鸡进舍后应立即蘸嘴、饮水。饮水方法如何,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①蘸嘴:目的是让每只雏鸡都尽快的学会喝水,虽然蘸嘴比较麻烦,但实践证明。对提高雏鸡成活率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长途运输后。蘸嘴的方法是手轻轻握住雏鸡,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鸡头部。让鸡喙浸于水中1~2次,注意不要将雏鸡的绒毛弄湿。

    ②饮水:第一次饮水应用温开水,在水中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和0.05%~0?1%的维生素c。将饮水器均匀的摆放在育雏器上,水不要加得太多,少给勤添。饮水时要注意观察鸡群,蘸嘴后的雏鸡一般会自己饮水,如果发现不会饮水的鸡只,要人工强制饮水,必须确保全部鸡只都喝到水。育雏舍内最好准备一个水缸,装满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使水温与室温相当,防止饮水过凉引起雏鸡生病。饮水器要每天清洗1次,夏季炎热季节最好清洗2次。饮水器内要不断及时补充新水。在整个育雏期饮水一定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2天开始饮水中要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地面平养的为使垫料不弄到水里,饮水器下要垫块小砖头。

    (2)开食及饲喂:一定注意雏鸡入舍后一定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待全部鸡只都喝到水,饮水后2~3个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鸡啄食。无论采用开食盘、塑料蛋托饲喂,都应注意少喂勤添以防饲料污染和浪费。开食盘数量可按80~100只鸡雏一个,随日龄增长再添加。有的养鸡户图省钱、省事,用厚纸或塑料布铺在地上,撒上料喂鸡,这种方法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易造成饲料污染,增加鸡发病的机会,不利鸡的生长发育。

    开食料可以采用粉状雏鸡饲料,也可以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当作开食料。开食:一天喂给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为理想,100只鸡两个鸡蛋黄即可。第2天采用一半雏鸡饲料,一半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第3天改喂雏鸡饲料。

    开食盘使用3~5天后改用料桶、料槽给料,每60只鸡一个料桶,摆放应与饮水器料间放,使鸡在1米的范围内找到料和水位。肉仔鸡实行自由采食,从1日龄起至出售,能吃多少喂多少。但为了刺激鸡的食欲,减少饲料浪费,最好按时按量供给,在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使肉仔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欲,切不可在料桶内一点料也没有时再上料,应在要吃完,但尚未完全吃光时给料。每次喂完后要摸十几只鸡的嗉囊感到充实柔软,说明鸡的采食饮水正常,如果很硬,不是饮水不足就是嗉囊炎,应马上补充清洁的饮水,或喂给酵母。

    (3)分群饲养,控制密度:为保证雏鸡在最初几天能更好地接近热源、吃食及饮水,防止因突然停电或降温等外界条件改变而发生挤压等不测,要将雏鸡分成若干小圈饲养,每圈300~500只,这样有利于管理,雏鸡发育也均匀。育雏期密度以每平方米育雏30~40只为宜,但在第1周每平方米可养50~60只,此时密度太小,对雏鸡的保温不利,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向外扩大,14日龄后达到每平方米25~30只的密度。数量多,密度大,设备不足,饲养管理不善,影响鸡群发育,增加死亡率。

    (4)供温及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肉仔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34~35℃。当外界温度低时,尤其是阴雨(雪)天气时,育雏舍内的温度要高一些,当外界温度高时,育雏舍的温度要低一些;雏鸡体质弱的温度要高一些,体质好的温度可适当低一些。饲养实践证明,育雏的头3天采用高温育雏,温度34~35℃,这样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鸡白痢的发生。l周后每周温度下降2~3℃,到第四周降到2l~24℃左右。温度不降或降的太慢不利于羽毛的生长,降温速度太快也不行,小鸡不适应,生长减缓,死亡增加。

    为更好地掌握温度情况,鸡舍内外要挂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应在鸡背上方,有经验的饲养者常会根据鸡群的表现确定温度是否适宜。当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整齐,食欲旺盛,雏鸡展翅伸腿,夜间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在鸡舍内均匀散布;当温度低时,雏鸡表现行动迟缓,缩颈弓背,睡眠不安,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眼半睁半闭,身体发抖,发出“唧唧”的凄惨声;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饮水量大增,食欲减少,伸脖张嘴喘气,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身体羽毛如汗浸样。育雏期间为避免夜间温度突然变化,影响鸡的成活率,一定要经常不离人的观察保持温度。此外,育雏舍要防止贼风。当鸡舍有贼风时,一侧温度降低,鸡群会同时避开一个方向,跑向另一侧。

    (5)通风:养鸡必须通风。加强通风可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湿度、排除灰尘,降低肉鸡腹水症、慢性呼吸病症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由于肉鸡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呼吸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粪便和潮湿的垫料发酵,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如果室内通风不畅,这些有害气体将严重影响鸡的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瞎眼,致使鸡生长发育受阻。鸡舍通风主要是通过风机或气窗进行的。通风量及通风时间要掌握好,舍内空气流通速度不能太快,否则新鲜空气在舍内分布不均匀,对鸡的刺激很大,特别容易患呼吸道病。在湿度低、尘埃大的鸡舍,这种通风更易发病。在饲养实践中可凭感官判断鸡舍通风是否良好。如果进入鸡舍没有较强的刺鼻、刺眼的氨味,说明通风尚可,如果刚一踏入门口扑面而来的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说明鸡舍通风换气不好,应赶快采取措施。出生1周的小鸡,呼吸量小,排粪也少,基本没什么有害气体,为了保持舍内温度,5天内可不通风。但10天以后必须每天根据情况开风机和气窗。冬季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矛盾,在保证温度的基础上进行通风换气。可以采用间歇开风机的办法,每2小时左右开一次风机,每次5~10分钟,天气好时时间略长一些,阴天雪天时间短一些。

    (6)光照:鸡舍的光照应均匀,灯泡的高度距地面2~2.2米为好,灯泡上的灰尘应经常擦拭。均匀的光照可有利于鸡群发育整齐。

    ①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人工光照为辅。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晚上利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

    ②密闭鸡舍的光照:密闭鸡舍采用人工光照,以白炽灯泡做为光源。

    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可采用连续24小时光照或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方法。1小时黑暗的目的是使雏鸡习惯黑暗环境,不至于因为突然停电造成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

    ④光照强度:原则是由强变弱,第一周强,每20平方米一只60瓦的白炽灯。强光照明可刺激小鸡的饮水欲、采食欲,鸡活泼好动,对环境适应快,采食旺盛。第二周改换40瓦的灯泡,4周后用弱光,可换成25瓦的灯泡,鸡能看到食槽和水槽就行。这样可减少鸡的兴奋性,安静休息,防止啄癖,又不影响采食和饮水,有利于增重。

    白天利用阳光照明的开放式鸡舍,为防止中午光线太强,在鸡舍温度和通风正常的情况下,应挂挡帘遮光,减少采光面积。

    (7)湿度:湿度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湿度对雏鸡的影响较大,尤其对10日龄以内的雏鸡更是重要。因为在出雏器内湿度为70%,雏鸡在这个湿度下很适宜,随即来到育雏舍,如果舍内很干燥,则雏鸡体内水分必然消耗过大,使体内卵黄吸收不完全,口渴而大量饮水,易发生下痢,脚趾干瘪,羽毛不整,空气中的灰尘增多,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鸡进舍前10天,湿度要保持在60%~70%。提高鸡舍的湿度可在舍内放水缸、水桶,靠水的蒸发来增加湿度,夏季可往墙上喷水。10天后,由于鸡体重增加,呼吸量增大,排粪增多,饮水器难免撒水,鸡舍湿度会越来越大。此时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勤换垫料,防止湿度过大而诱发球虫病、消化道疾病等。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雏鸡食欲减退,患病增多,生长速度下降,这种情况多见于炎热的夏季。当低温高湿时,鸡体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湿气吸收,舍内温度下降快,舍内感觉又冷又潮,肉仔鸡增重减慢,耗料增多,雏鸡易患感冒和消化道疾病。在低温低湿环境中,鸡舍内尘埃增大,鸡的羽毛蓬乱,鸡显得烦躁不安,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增重也受影响,因而高温高湿、低温高湿以及低温低湿对鸡的生长发育都不利。因而控制好湿度尤为重要。

    (8)卫生防疫:卫生防疫是肉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养殖户只重视防疫,却忽略了卫生。疫病是养殖业的大敌,往往造成全群发病甚至死亡。对于饲养密度大的肉鸡来说,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疫病防治方针,在按时保质保量搞好疫病免疫的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鸡舍门口消毒池和消毒盆内的消毒剂每天更换一次,进入鸡舍前应洗手,脚踏消毒剂,穿工作服、工作鞋,工作服不能穿出鸡舍,饲养期间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对鸡舍内的一切用具要坚持每天清扫一次,每周消毒一次;清出的垫料和鸡粪要有固定的场所堆积发酵;鸡舍周围环境无杂草、无垃圾,不堆放杂物,要定期进行消毒;清理粪便用的小车和拉料用的小车要分开,不能混用;及时捡出死鸡、病鸡、残鸡、弱鸡,死鸡装袋密封后焚烧或深埋;经常灭鼠,注意不让鼠药污染饲料和饮水。只有真正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才能说是为养好鸡做好了保障。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