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学名〕PhomabetaeFrank.
〔寄主作物〕紫菜头、甜菜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叶片发病,以外层叶片发病为重。初时叶片上产生水浸状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形成2~10毫米甚至更大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病斑初时灰褐色,后变灰白色,具有同心轮纹,且轮纹越向外部颜色越深。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褐色小点。叶柄上病斑长条状,灰褐色至黑褐色。发病严重时,病叶常因叶枯而死(图21)。
致病菌为甜菜茎点霉。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表皮组织下,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圆形,内有2~4个油点。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床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和采种母根也可带菌,成为初侵菌源。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病菌喜温湿条件。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25~27℃,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下病菌便停止生长。喜微酸条件。
〔防治措施〕
(1)使用无病株采收种子。一般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8%的70%敌克松拌种,进行种子消毒。
(2)重病地进行轮作,轮作时间应在4年以上。
(3)做好肥、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
(4)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18~20厘米深度深翻。
(5)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100~160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