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咸水饲养虹鳟鱼的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465
切换pc版

        虹鳟鱼是一种冷水、广盐性鱼类,它以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优良养殖品种之一。景泰县是甘肃省中部最干旱地区之一,淡水资源缺乏,但有一定流量的半咸水资源,水温适宜,水质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适合虹鳟鱼养殖。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开展了半咸水虹鳟鱼的试养。经过几年开发利用,在盐度为4.7、流量0.05~0.06立方米/秒的条件下,苗种培育成功,成鱼亩产量超过了1万千克,养殖效果明显,且生产的虹鳟鱼较淡水虹鳟鱼肉味更加鲜美,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养殖前景看好。但是我们在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养殖规模过程中,由于在疾病防治方面经验缺乏,给渔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影响了半咸水虹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半咸水条件下虹鳟的发病原因,寻找有效防治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必要课题。经笔者多年努力,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疾病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一、注重科学饲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严格按照虹鳟鱼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科学饲养。①鱼池建造结构合理,保证水流畅通,放养前养殖池塘应充分曝晒,并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消毒。②投放品种优良、体质健壮的苗种,放养的苗种应规格整齐,游泳敏捷,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饲养密度适宜。③饲料营养要全面,注意卫生、不变质、不单一,加工工艺合理,定时定量投饵,不过饥过饱。④做好防疫工作,严禁带入病原体。入池前用2%~3%食盐水或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20分钟后入池。⑤注重清洁卫生,池底不堆积脏物,水体不浑、不污染。⑥拉网操作小心,不使鱼体受伤。⑦注意工具的晾晒、消毒,鱼池的定期消毒。对鱼池消毒前必须清池,消毒时注意观察,严防缺氧死鱼。

    二、坚持巡塘观察,时刻注意鱼群活动的状况

    每日清晨巡塘和每次投饵时,留意观察鱼群活动状况是否正常,特别是注意体色变化、死鱼数量。活动异常与否是发现鱼病的关键所在:一是死鱼数量略为增加,就应想到是疾病的预兆;二是外观鱼体变黑或偏黄,是患病预兆;三是若离群分散游动的鱼增多,对外界反应迟钝,表明鱼群异常;四是若鱼群食欲减退,可能是饲料质量不佳、有异味,也可能是溶氧不足、水质污染或疾病的预兆;五是鱼在水中表现很不安定的状况,一时上窜下跳,一时急剧狂游,一种可能是受到寄生虫的侵袭,也有可能是水中含有有毒物质,鱼体中毒。发现鱼群有患病症状时可对死鱼进行体表、鳃部和肠道的常规检查,为进一步判断病因提供依据。坚持每半月抽样检测一次。

    三、坚持科学、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对防治鱼病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是使用环保型、改良型渔药;二是严禁使用无"三证"(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的渔药;三是使用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四是对症用药,正确使用药物,不盲目用药、滥用药,量不能过大或过小,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五是饲料中药物要拌匀,加工成颗粒喂鱼。在饲料中不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和激素,严防鱼体产生抗药性。

    四、常见疾病的防治

    在半咸水虹鳟鱼的饲养过程中,弧菌病、疖疮病、水霉病、肠炎、肝脂肪变性等疾病对渔业生产的危害较大,下面重点介绍这几种疾病的防治经验。①弧菌病。病鱼眼突出、浑浊或带血丝,鳍基、口腔、肛门出血,肠管充血、发炎、无弹性,肝脏出现血斑,脾脏肿大,肾脏肿胀。防治:用磺胺类药物拌饵料投喂,每千克鱼体重加药物100毫克,第2~4天后药量减半。②疖疮病。病鱼肌肉组织出现不规则的圆形血泡,其它同弧菌病。防治:每千克鱼体重加磺胺类药物100~200毫克或红霉素80毫克加工成饵料,连喂3~5天。③水霉病。病鱼病灶处出现白色色丝状物,严重时游动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防治:用3%~5%食盐水浸洗病鱼5~10分钟。④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发红充血,无食物,严重时肠内充满脓液,有时是血,有时是黄水,全肠呈紫红色。防治:排污清池,保持水质清洁;投喂新鲜饲料,现吃现做;在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投喂3~6天。⑤肝脂肪变性病。病负体色发黑,头部更黑,鳃色变浅,严重贫血,游动变缓,有时背鳍露出水面,做螺旋状运动,有时在缓流处静止不动。剖腹见肝脏呈黄色、黄白色或淡褐色,有时充血硬化、肿大或缩水。胆囊肿大,黄色,半透明。肠管末端溃疡充血,含有黄色粘液。防治:不喂变质饲料:改变饲料配方,投喂新鲜饲料及新鲜的动物性饲料,少喂或不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饲料;饲料中添加VE和VB1及其它维生素;加大水流量,排出污水,改善水质条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