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浮头”是养殖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判断鱼类得病与否和水质变化的重要征象。然而,许多农民在发现塘鱼“浮头”后不了解起因,仅凭“经验”下药,往往没有成效甚至会引起大量死亡。实际上,鱼类“浮头”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发生原因,可将“浮头”分为下列3种类型。
1 缺氧浮头
缺氧浮头是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过低,养殖鱼类游到相对较高的表水层呼吸而形成的“浮头”现象。该类“浮头”有发生时间集中,影响品种广泛的特点。一般发生于夏季凌晨至早上8~9时。如果缺氧程度较高,池塘内所有的鱼类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但如果只是轻度缺氧,则可能只会有耗氧率高的鱼类浮头,而且在光照强,温度高后会恢复正常。
连续阴雨天气,气压低,以及夏季暴雨过后都会引起浮头,而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原因则是放养密度大和水质过肥。虽然肥水中大量的藻类在白天光合作用下释放的氧气可使水中溶氧很高,但是夜间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大量的塘鱼,藻类以及肥水中的有机物也耗掉大量的氧气而使溶氧低于鱼类的耐受点,引起鱼类浮头。
对浮头的鱼类,应施用沸石粉,浮头灵或工业用双氧水进行解救,并开动增氧机。预防的方法主要有:减少放养密度;定时加注清水防止水质过肥;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以偿还底层水的“氧债”,以防夜间缺氧等。
2 氨中毒引起的浮头
该类浮头实际上是水中氨浓度过高使鱼中毒而引起的应激反应。该类浮头象缺氧浮头一样可以影响到所有鱼类。但是由于氨的日变化没有氧的日变化明显,所以浮头在全天都会持续发生,而且在午后水温高时更严重。该类浮头主要发生于初冬到早春季节。因为此时藻类大量死亡分懈,光合作用弱,使水中残饵分解以及鱼体排泄等产生的铵盐无法转化而造成氨的积累,致使鱼中毒。对此类浮头可采取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及泼洒粗盐或底层水质改良剂进行急救,也可在入冬以后定期泼洒底层水质改良剂或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进行预防。
3 由疾病引起的浮头
该类浮头是由于鱼得病而离群独游于水面。浮头鱼一般零散分布于池边浅水处,无明显的发生季节。这种浮头与前述两种浮头的区别是浮头鱼数量少,一般来说不具暴发性,由于此类浮头是因疾病而起,因此防治上应结合鱼病防治措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