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好小麦冻害利高产
407
切换pc版

    冻害是冬小麦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小麦冻害的发生,受品种类型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是防止小麦冻害的基础。但小麦冻害在不同地区发生的类型和程度不一样,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力争把冻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现将小麦冻害的类型、症状及防冻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冻害的主要类型和症状

    1.类型。按照冻害发生时间的早晚,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冬季冻害、早春冻害(俗称倒春寒)和低温冷害。

    冬季冻害指的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冬季冻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因素。我们所说的寒潮是指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入侵的过程,寒潮主要包括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在24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

    寒潮造成小麦受冻程度的大小又受到3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也就是温度的最低点;二是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三是冷暖骤变的剧烈程度。

    2.主要症状。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生产上将冬季冻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主要表现是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冬前已经拔节的麦田。大家要知道,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抗寒性明显降低;由于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主茎和大分蘖比小分蘖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比小分蘖更容易受冻。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发白干枯,但主茎和大蘖都没有冻死。

    二、小麦遭受冬季冻害的原因

    小麦受冻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品种因素、气候因素、播期因素、播量因素。

    1.品种因素。冬小麦品种可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三类。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三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冬性品种是在0~3℃的情况下,30~5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可以在0~7℃的情况下,20~30天可以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可以在0~12℃的情况下、5~15天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会显着降低。

    所以,我们在生产中一般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要先播,半冬性适期内后播,春性品种最晚播种,就是避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比如说春性品种在江淮地区应该在10月20日以后播种,如果播种偏早,或者从播种至12月20日之间气温偏高,小麦就会在冬前提前拔节。拔节的小麦,抗寒性大为降低,冬季遇到0℃以下的寒潮,其主茎或大分蘖即会冻死。我们常常会看到,在江淮地区遇到0℃以下的寒潮时,同样适期播种的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的叶还是青枝绿叶,春性品种就基本变黄变枯了。

    2.气候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是一个慢慢下降的过程,如果过程越缓慢,那么小麦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抗寒锻炼,抗寒性就会增强。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突然降温至0℃以下,容易使小麦遭受冻害。如2004年我国小麦主产区从播种至12月20日前气温较高,12月20~22日降中雪或大雪,当时气温降到了-6~-9℃,并且持续时间非常长,这就使一些抗寒性比较差的春性品种遭受冻害,好多地方田间主茎和大分蘖都冻死了。

    3.播期因素。小麦播种期过早,会使春性品种在冬前通过春化阶段,降低抗寒性。选择适宜的品种、安排合理的播期是预防小麦冻害非常关键的措施。比如说2004年10月上旬,我国黄淮麦区南部降了小雨,当时土壤墒情非常好,这些地区的部分麦田就抢墒播种,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因此在国庆节前后播种了,而且很多地方种了春性品种,由于小麦种得早,小麦发育进程也提前了,过早地完成了春化阶段,我们刚才也介绍了小麦一旦完成春化阶段就要拔节,这时抗寒性就显着降低了。但是在12月20日前后寒潮来临时小麦就受冻了。当然,我也要提醒农民朋友,小麦播种过晚也是不行的。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