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水稻中耕管理技术措施
447
切换pc版

    洱源县从去年秋季至今年6月以来,出现了持续干旱的高温天气,给小春作物带来不同程度损失和部份大春作物无法正常播种。县农业局采取各种科技措施,积极应对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及全年生产目标实现。在水稻生产中抓好良种良法、旱育稀植浅插、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高产创建等各项骨干措施。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抓实科技培训,强化实用增产技术到位率。全县13.7万亩水稻在正常节令内栽插结束。目前水稻长势良好、生长平衡,为高产奠定了基础。针对目前生育进程,提出以下主要管理措施:

    一、大田分蘖期管理技术

    管理重点是:浅水插秧,薄水分蘖,抓好化学除草和及早追肥。

    1、插秧后一般水深为盖泥为度,常言说寸水返青,薄水分蘖。

    2、根据田间状况及时抓好化学除草,要求移栽后5―7天用稗杂草粉剂50g/亩,拌细沙土50公斤,均匀撒施,施药后5天内浅水管理,严禁使用五氯粉纳,尽量少用扑草净,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及时追施分蘖肥,我们一贯提倡的是中层肥一次施用,但栽秧时没有施底肥或中层肥施用不足的田块,一定要在栽后15天内及时追施复合肥或速效性氮素化肥,特别强调的是前作为大蒜田又在6月5日后移栽的水稻,要一次性施中层肥,尽量避免追肥。

    4、加强水分管理,栽后要坚持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蘖晒田。即:水稻茎蘖数达到目标成穗的85―90%时,适时晒田,控制最高茎蘖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大穗率,对一些冷浸田要追施硫酸锌,采取排水晒田,干干湿湿管理。

    5、及早中耕薅除,提高养分转化,促进新陈代谢,使秧苗早生快发,健壮生长。

    二、拔节孕穗至灌浆结实期的管理技术

    管理重点:适水孕穗,湿润壮籽,抓好有害生物防治。

    1、晒田控苗以后,实行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孕穗适水护苗,严防脱水。在抽穗始期灌浅水。

    2、做好病虫鼠害防治。⑴ 鼠害:由于今年旱情较为严重,鼠害程度增加,特别在孕穗至抽穗期,做好鼠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毒饵投放。⑵ 粘虫和蝗虫:从目前天气形势分析,十分有利于两种害虫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随时掌握发生动态,做到治早、治小、经济实惠。⑶ 稻瘟病:由于前期旱情严重,后期阴雨会增加,可能诱发此病发生,在分蘖后期,孕穗期、始穗期根据发病情况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75%三环唑30g或40%富士一号60―70毫升,或用40%硫环唑200g等进行防治。⑷ 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分别用25%敌枯宁可湿性粉剂100g和20%井岗霉素50g防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