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衡施肥,前氮后移
研究表明,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约有20多种,其中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的也较多,称为三大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普遍较少,需要以肥料形式补充,故称为“肥料三要素”,每一种元素所具有的专性生理功能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代替。(N:构成生物生命体的最基本材料,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营养元素。缺N时,植株叶色退淡,下位叶枯黄,植株矮小,分蘖少,穗变小易早衰,籽粒不饱满。过剩则会导致植株陡长,贪青晚熟,易倒伏和感病,空秕率增加。P:是组成作物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与运转,促进分蘖发生和根系的发育。缺磷植株抗性降低,生长迟缓,株高变矮化,株型紧束呈一柱香型(坐蔸),叶片暗绿色无光泽,叶尖叶绿带紫色,抽穗不整齐,穗型小,结实差。K: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参与养分运转及代谢等活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侵袭的能力。缺K下位叶片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稻叶外观发红如火燎状。)平衡施肥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肥规律,以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适宜施用量,再根据土壤、作物特性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次数、时期、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和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以及未经发酵腐熟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水稻目标产量设置肥料配比试验,可以看出:施氮水平的高低对水稻苗情长势、有效穗、株高、产量和成熟期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施钾水平的高低,而施磷水平的提高,苗情、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不大。由此表明在我县主要土壤类型上氮肥和钾肥对水稻增产的贡献较大。因此肥料施用上,要在稳定磷肥用量的前提下,特别重视氮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高产典型示范及综合试验研究证明,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水平,施肥量应控制在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10-12公斤。施肥方式为基肥:追肥:穗肥按7:2:1比例分次施入。具体方法是在插秧前将农家肥、磷肥、80%的钾肥和氮肥总量的70%做基肥施入,剩余氮肥、钾肥在插秧后7-10天和晒田复水后分别追施,出穗前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以保证群体苗势前期攻的起,中期稳的住,后期不早衰。不提倡“一炮轰”施肥方式(前期用不完造成淋失、挥发,而后期脱肥早衰),通过肥促水调,是谷壳得到充分发育,促进碳水化合物向谷粒运转,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二)、抢时早插,适度密植
我地水稻高产插秧期为5月15日至6月5日(水稻的最佳秧龄为全生育期的四分之一,我地光温条件栽培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秧龄延长10天,齐穗期推后约2天)。从多年多点试验分析看,秧龄越短,增分潜力越大(南方一般秧龄20―30天,叶龄3―4叶),因此在高产插秧期范围内应力争早插。目前我地推广品种,平川以大穗型为主,适宜插植密度10×5寸或10??6 ×6寸, ,亩植1.1-1.3万穴,保证每穴7~8苗,亩基本苗插足9-10万。通过适度密植,实行宽行窄株方式插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科学灌水,合理促控
实行分田引水,湿润灌溉。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寸水促蘖,苗够或时间到晒田。(苗够:亩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90%,18万时;时到6月20日,最迟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