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该病随气流传播和跨区域流行的特点决定了其综合治理工作的全局性和公益性。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虽然在局部地区发生早、扩散势头强,但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业部门科学监测预报和及时组织防治,该病的流行和危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经验,研讨了小麦条锈病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5年8月29-3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会议。15个小麦主产省(区、市)农业厅种植业处长和植保站长以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会议统计,2005年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甘肃等12个省(区、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5460.13万亩,防治面积7650.42万亩(次),挽回损失约11.1亿公斤,为确保夏粮丰收作出了较大贡献。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经验。
一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基础。各地充分认识到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艺措施,防治工作要强化源头治理、立足于防,要象防治“非典”和动物疫情一样打“阻击战”和“歼灭战”。
二是加强领导是前提。凡是把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的,就能做到组织发动有力,防治责任明确,各项措施落实,工作效果显著。
三是科学防治是关键。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是大区流行,各地在防治工作上加强地区间合作,联防联控,同时科学划分区域,加强监测预报,结合各项农艺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四是创新机制是保证。各地在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中利用有关财政专项和农机补贴等项目,扶持发展农民应急防治队。同时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一体化服务。并结合农资市场整顿,加强农药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