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455
切换pc版

    [分布与为害]

    水稻白叶枯病,俗名剥叶瘟、游火、地火等,全国南北各稻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份稻叶焦枯,造成严重减产,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Ishiyama)Dye]引起。我国曾先后发现茭白和李氏禾为自然寄主植物。

    [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

    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播种病稻谷,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遇到雨水便渗入其中,秧苗接触带菌水,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病斑上的溢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最适宜流行的温度是26―30℃。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暴风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秧苗淹水,本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常发田、低洼易涝田要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用1%中生菌素50倍液(三开一冷),浸种12―24小时。

    3.培育无病壮秧 选好秧田位置,搞好水浆管理,严防淹苗。在移栽前7-10天,用1%中生菌素300-5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4.大田施药 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要早检查,若发现发病中心,应及时施药防治,大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喷药保护。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