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336
切换pc版

      (1)旱育秧或稀播壮秧。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使头季稻秆青叶绿黄熟。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水,以满足再生稻的需水要求。

    (5)精确施肥,重施促芽肥。一般头季稻亩施纯N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头季稻收获前15~20天,亩施尿素20千克,收获后再追施尿素20千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及稻瘟病等。

    适宜区域: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于在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推广。其中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宜采用大、中棚塑料薄膜覆盖。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闽北、长江中上游及西南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