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钵体旱育超稀植栽培
528
切换pc版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苗田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而且由于生育期短,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对水稻大棚钵体旱育超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已形成比较科学完整的技术体系,有望使我省水稻栽培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项技术是集旱育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蘖的壮秧,在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应用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育苗面积和插秧数,减少秧田和本田管理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支增效。

    一、大棚育苗的优点

    1、可以提早育苗、抢积温。大棚育苗有效的解决了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我省无霜期短的矛盾。一般大棚可以提前7~10天育苗,较普通小棚争抢积温150℃左右,提前成熟3~5天,增产8%以上,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出米率高。大棚育苗有效地解决了早春倒春寒及秋季早霜的危害,为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2、成苗率高、壮秧效果突出,可以育出带蘖大龄壮苗。大棚保温效果好,棚内昼夜温差小,抗逆缓冲能力强,防止了倒春寒的危害。高温时温度极值小,低温时温度极值高,昼夜温差合适,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秧苗素质。另外,大棚内温光条件好,湿度适宜,降低了青、立枯病及恶苗病的发病率,也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一般大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8%,可以育出4.0~5.0叶中大带蘖壮秧(单蘖率80%,双蘖率20%)。

    3、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大棚由于棚内空间大,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因此育苗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不受天气条件限制,便于浇水、施肥、喷药及温度控制等作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管理水平提高,秧苗质量好,成苗率高,缩小了秧田面积。距本田地近的可以庭院育苗,距本田地远的可在本田采用高台育苗。秧田连年固定,常年培肥,能真正达到旱育秧的床土标准。

    4、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由于大棚内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好,出苗整齐,秧苗素质好,成苗率可比小棚高10%,边苗利用率100%,秧本田比例可达1:100~150。因此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每公顷节省种子15~20Kg,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另外,由于大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适于超稀植栽培,插秧进度快,提高移栽工效20%以上。

    二、大棚的建造

    建棚作床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庭院地;没有旱田的纯水田区,可在水田中选返浆轻的高地,挖好截水排水沟,建成高出地面50cm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目前大棚的建造材料主要有钢骨架结构、原子灰结构和竹木结构三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

    (一)钢骨架大棚。它是由钢管和钢筋焊接成成型的骨架,然后进行安装。规格一般高2.5m左右,跨度6-10m,长度自行设定。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或减轻钢管和棚布之间的磨损,盖棚前要包好钢管,否则棚布容易磨坏,另外地基要沉牢,避免风吹变形。优点是建造简单方便,便于作业管理,采光好,可用10-15年。缺点是成本比较高,一般一栋约100平方米,需800-1000元,而且钢管上滴下的锈水容易烧苗。

    (二)原子灰大棚。它是利用一种特殊材料与粉煤灰等加工成型的棚架,然后进行安装而成大棚。规格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建造简单方便,骨架表面光滑,不磨损棚布,坚固不易变形,抗拉抗折,而且棚架本身蓄热,增温效果好,采光好,可用10-12年。一般100平方米大棚需要600-800元。

    (三)竹木结构大棚。竹木结构大棚取材广泛,成本低廉,可用3-5年,100平方米需300-500元。

    (四)大棚规格。大棚一般为南北走向,高1.8m,宽6-10m,长度根据本田面积计算。竹弓长6.0m以上,要去掉竹弓上的毛刺,还要尽可能去掉立柱和棚条相接处的夹角,使之光滑,用旧农膜包好,以免磨损农膜。棚内设立柱3-5道,正中间立柱与棚同高,注意立柱顶上不能加横梁,以免横梁和防风绳磨坏棚膜。棚膜裙围高80-100cm,立柱入土深度30-50cm,立柱间隔依据春季风力大小、土质疏松情况而定,一般为1.5-3m。大棚西侧建栅栏防风。

    (五)扣棚。扣棚应在播前10-15天,增温解冻。棚膜宜选用0.08mm以上的无滴防老化兰色膜,其中以哈尔滨塑料五厂、五常市常星集团生产的光转换膜为最佳,科技含量高。据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宁安、富锦、五常、方正等地的试验结果表明,光转换膜增温效果好,促进生育进程,增加有效分蘖,增产可达10%。具体扣膜方法:一是整幅扣法,以6.0m膜扣5.4-6.0m棚,优点是节省农膜,防风能力强,缺点是不便通风,要双侧开门;二是单侧开闭式,开闭缝在背风侧,两块农膜交叉重叠30-60cm,大幅膜6.0m左右,小幅膜2.0m左右,重叠处距地面1.0m左右,优点是方便通风,便于管理,缺点是浪费农膜;三是脱裙子式,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生烟增温。也可采用三层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类似于小棚育苗),苗床上再铺一层地膜。这种方法保温效果极好,一般可用于早育苗或育大苗采用。

    三、大棚育秧

    (一)选种。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中上等的偏穗重型品种。第一积温区以五常、泰来为代表,适宜选择五优稻1号、五稻3号、牡丹江19等作为主栽品种;第二积温区以宁安、方正、延寿、桦川、绥化为代表,适宜以富士光、绥粳4号等为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区以木兰等地为代表,适宜以龙粳8号、空育131为主栽品种。

    (二)作床。当棚内土壤融化10cm以上时开始翻地作苗床,翻地前,要均匀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土要细碎无大坷垃,搂出土中的根茬和杂物。棚中间留步道,步道两边做成长方形苗床。苗床四周筑起5cm高小埂(平畦)。如用钵盘育苗,在作苗床时,要注意苗床的有效宽度与摆放秧盘的组合宽度相吻合,以免浪费置床面积。

    (三)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或用旱田土、腐熟草炭和猪粪按4:4:2比例混合堆制,播种前用6-8目孔目筛,然后加入壮秧剂充分混拌后使用。每平方米用床土20Kg,均匀拌入床土耕层3cm;钵盘育苗:如561孔钵盘,每公顷稻田约用400盘(因成秧率和插秧密度有差别),每个秧盘约用2Kg营养土。

    (四)播种。每平方米播芽种175-225g,要求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均匀,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覆土厚度0.5cm,封闭灭草,覆盖地膜。钵盘育苗也要浇透底水,钵盘穴底要与床面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每穴播芽种2-3粒,用抽屉式播种器播种,也可人工播种。人工播种是先把营养土装入钵体盘孔穴三分之二,刮去多余的营养土,用细眼喷壶轻浇水,待营养土沉实后,人工撒播,把未进入钵穴的种子扫入钵穴,并调整均匀,覆土0.5cm,最后封闭灭草,覆盖地膜。

    (五)秧田管理。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秧龄一般为35-40天,育成4.5叶平均带一个分蘖的大秧。秧苗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播种到出苗温度较低,大棚以密封保温为主,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并轻浇水后再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撤下地膜。秧苗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株高在4.5-5.5cm;两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苗高12.5-13.5cm。水分管理应缺水补水,特别是2.5叶以后的水分管理,由于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注意浇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促下控上。一般晴天9-10时开始通风,14-15时闭膜保温,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低时,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先选在背风的一侧,每次通风时,要缓慢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育秧后期温度高时,再从两侧同时通风,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防病应以防青、立枯病为主,在秧苗1.5-2.5叶期喷移栽灵、恶枯灵或病枯净预防青、立枯病,或结合浇水,喷1-3次PH值为4的酸化水防治立枯病,喷后用清水冲洗。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100平方米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3Kg,对水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

    (六)大棚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秋建棚架。按设计规格在上冻前将大棚棚架埋好,否则春建大棚地不解冻,不易挖坑埋桩,贻误农时。秋建棚可比春建棚省工7-10个。秋建水稻大棚以木质结构棚架为主,有条件的可以建钢骨架大棚。育苗大棚的规格根据育苗地、棚布、移栽规格、育苗方法、本田面积等条件确定。

    2、秋打床。秋打床可活化土壤,防止春季土壤湿度大,打不了床,打床质量差。秋打床能缓解春季育苗用工紧张,能够适时早育苗。根据育苗面积确定苗床长宽度,苗床挖深8-0cm,多施农家肥,搅拌均匀,打碎土块,整平床面,达到待播种状态。

    3、秋备土。秋季将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山地腐殖土运回苗床地,春季育苗不误农时,省工省力。把拉回的土长条状堆放在大棚内,并用稻草盖好,防止春季雨水大,不易取土,也不要大堆堆放,否则春季育苗时化冻慢,费工费力。

    4、早扣棚。春季由于回暖晚、化冻慢,因此应提前扣棚,促进土壤解冻。一般应提前10-15天扣棚。

    5、稀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要控制在200-300g芽种。否则过稀浪费土地,过密不利于培育壮苗,而且易感病。

    (七)大棚综合利用

    水稻插秧后,大棚可以二次开发利用,以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在稻苗移栽后,可在大棚内复种野菜、大葱、甘兰、油豆角和粘玉米等,既培肥地力,又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利用率,而且减轻了农民建造大棚一次性投入高的负担,能迅速收回成本,同时对改善种植结构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利用方式为:在育稻苗的同时育粘玉米苗或油豆角苗,在水稻插秧后,将其移栽在大棚内,可以提前上市20天;也可在秋季大棚内密植大葱或叶菜类野菜,次年2月份扣棚,水稻育苗前上市。如五常市农民在大棚内复种大葱、油豆角等,每亩可增收400-600元;阿城在大棚内栽早粘玉米或多茬次蔬菜,每亩增收500元以上;肇东等地复种早甘兰等,每亩可增收500多元。

    四、本田整地与施肥

    本田要耕翻或旋耕,耕翻或旋耕之前均匀施腐熟有机肥,每公顷30-40立方米。一般耕翻深度20cm,旋耕深度为14cm。耕翻或旋耕深浅要一致,做到不漏耕。提倡秋季旱整地,如春季旱整地要尽早进行。旱整地主要是耕翻之后,人工用锹去高填洼,填平耕翻的堑沟,再用机械耙耢,使田面基本平整,同时修整好田间池埂。旱整地后再水整地,水整地是在插秧前1-2天,用手扶拖拉机加水耙轮带拖板整平田面。水整地前施化肥作基肥,全生育期总用肥量的全部磷肥、40%氮肥和50%钾肥作为基肥均匀撒施,使化肥在水整地时混入耕层土中。全生育期施肥总量因土壤肥力、品种、计划产量水平等而不同,一般施用量可参考表1。氮磷钾比例为2:1:1。折合每公顷施尿素260Kg,二铵160Kg,硫酸钾150Kg。通过水整地使同一块水田高低差不超过3cm,田边地角都要均匀整到不留生土。水整地时要随时捞出漂浮到池埂边的稻根等杂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