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黄单156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以自选系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早熟、高淀粉、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品种选育
忻黄单156是2000年以自选系X35-1为母本,WK12-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其母本X35-1是1997年利用美国坚秆抗病群体选系C72与国内旅大红骨选系F80杂交,经南繁北育,6代自交育成的抗病优良自交系;父本WK12-2是1998年用K12与W314杂交,并以K12为轮回亲本,经2次回交,5代自交选育而成。
2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所内品比试验,忻黄单156产量表现突出,两年平均单产11850kg/公顷,比烟单14增产28.4%。2003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早熟区预试,平均单产10260kg/公顷,比对照烟单14增产31.2%,居29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早熟区区试,平均单产9322.5kg/公顷,比对照品种屯玉8号增产8.2%;2005年续试平均单产10002kg/公顷,比对照品种屯玉8号增产17.1%。两年区试平均单产9662.3kg/公顷,比对照品种屯玉8号增产12.7%,居参试品种第三位。两年区试点21个,19点增2点减,增产点占90.5%。
2005年参加早熟区苗头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319.5kg/公顷,比对照品种屯玉8号增产8.7%,居参试品种第三位;生产试验点9个,8点增1点减,增产点占88.9%。
2004年忻黄单156在忻州市忻府区东楼乡前郝村农业科技示范区展示,平均单产12939kg/公顷,比对照农大108增产37.8%,居94个参展品种第一位;2005年在山西太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示,平均单产13827kg/公顷,比对照农大108增产30.4%,居140个参展品种第四位。
3 特征特性
生物学特性:忻黄单156第一叶鞘浅紫红色,幼苗长势壮,叶片绿色,叶鞘花青甙显色中。株高250cm,穗位高96cm。全株叶片19~20,叶片上冲,株型紧凑。雄穗一级侧枝12~15个,花药黄色,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2~25cm,穗粗5.8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5粒,百粒重45~48g,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6%。茎秆坚韧,抗倒性强,保绿性好。生育期春播125~131天,比对照品种屯玉8号长1~2天,需要≥10℃积温2750℃?日。
抗病性:2004~2005年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忻黄单156高抗茎腐病,抗矮花叶病、穗腐病、粗缩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丝黑穗病。
品质特性: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该品种籽粒溶重770g/L,粗蛋白9.51%、粗脂肪4.37%、粗淀粉75.08%、赖氨酸0.27%,粗淀粉含量达到高淀粉玉米指标(75%),是一个优良高淀粉玉米新品种。
4 栽培技术
忻单156农艺性状优良,增产潜力较大,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春播中早熟区种植。也可在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等相邻生态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适期播种:各地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墒情,选择最有利的播种时间,春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为宜。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而定:低肥力地45000株/公顷,中肥力地50000~52500株/公顷,高肥力地55000~60000株/公顷。
科学施肥: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一般底施硝酸磷肥600kg/公顷,追施尿素450kg/公顷。
防治病虫:种子用22%福克戊或20%黑虫双全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
5 制种要点
忻黄单156正交制种:母本先播种,母本播种后第7天播第一期父本(2/3),第10天播第二期父本(1/3),父母本行比1∶4。留苗密度,母本50000~55000株/公顷,父本18000株/公顷。反交制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本行间距适当宽些。认真去杂去劣,及时去雄,适时收获,翻晒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