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葱炭疽病
594
切换pc版

    炭疽病为韭葱的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通常发生很轻,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仅个别地块或种植期雨水较多时病害发生严重,100%植株染病,部分叶片因病枯死,明显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 此病主要侵害叶片和叶鞘,初期在叶片或叶鞘表面出现白色小点,以后发展成近椭圆形至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白色坏死枯斑,病健交界明显,最后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成片,短时期内即致使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分生孢子盘,或菌丝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侵染。发病后借雨水飞溅和浇水使病害传播蔓延。病菌发育温度4―34℃,适宜温度20℃左右,20―26℃适宜孢子萌发。生长期10―32℃,空气潮湿即可发病,26℃时最适宜发病。生产期间多雨,或田间排水不良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及时耕翻土地,减少越冬病菌。 2.与非葱蒜类实行2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5%施保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或浇根。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