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夏威夷风光优美,盛产木瓜。
如今,美国研究机构正与我国专家合作,联手破译木瓜“密码”。
这项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与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联合主持的“木瓜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一年多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85%的基因组测序任务。
此次国际合作,是世界上首次对木本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进行破译,也是继参与人类基因组和超级杂交水稻全基因组破译等之后,我国科学界参与的又一项大型基因组破译工作。据悉,该研究项目所需的科研经费500余万美元全部由美方提供,研究成果将由双方共同拥有。
夏威夷大学的基因组学研究世界知名。为什么他们“解剖”自己的“土特产”,还要拉上中国专家?
6月11日,南开大学“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泰达生物技术学院院长王磊博士再次启程前往夏威夷,与美方合作伙伴会商研究事宜。他在临行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我们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所展现的实力,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与信任;而这种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又为学科发展和自身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和平台。
在王磊的名片上,并排印着三个头衔:“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主任”、“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演绎了“学研产”的完美结合。
在国内生物技术领域,王磊名气不小。在被称为21世纪革命性技术的生物芯片方面,王磊率领的团队占据了两个“五分之一”:他领导的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是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支持的5个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他们在寻找致病微生物特异DNA分子标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拥有从编码特异抗原DNA分子中筛选可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探针技术,是全世界仅有的5家掌握该核心技术的研究机构之一。
屈指算来,王磊回国尚不满5年。
2001年9月的一次天津之行,无意中改写了王磊的人生轨迹。时任澳大利亚CRC微列阵中心(悉尼大学)微生物方向负责人的王磊,应邀回母校南开大学举办学术讲座。当时,天津市也把目光瞄准刚刚兴起的生物芯片产业,这种思路和王磊的兴趣不谋而合。
王磊从萌发回国的冲动到回到国内工作,中间相隔不过3个月。令他感动的是,天津市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当即拨付100万元作为支持发展生物芯片的专项资金。后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政策到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联手天津中新药业、天津创业投资公司和南开大学,共同出资1亿元人民币,发起组建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这一产业化平台。同时,南开大学组建了泰达生物技术学院,改革人事和行政管理机制,使学院在较短时间内从世界各地聚集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梯队。
跟半导体芯片不同,生物芯片像是一个手指长的“玻璃片”。但它不是普通的玻璃片,上面点缀着大量的DNA分子。
王磊介绍说,生物芯片技术是传统分子杂交方法与现代高密度微点阵方法相结合的结果,可以实现对DNA(以及蛋白质)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检测。近年来,他们围绕生物芯片技术,累计在国际微生物权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8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项,到目前为止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7项,成为国内生物芯片领域“专利大户”。这些成果,将让我国在一段时期内在微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站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