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菌核病
1771
标签 :西瓜;病害;防治; 切换pc版

       西瓜菌核病学名: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病主要为害大棚西瓜,露地西瓜仅在多雨年份和个别地区发生,一般为害不重。西瓜茎蔓、叶柄、卷须、果实均可为害。

症状
      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灰色至灰褐色湿腐状大斑,后软腐,湿度大时其上长出大量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渐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受害,初期在主侧枝或茎部呈水渍状斑点,后为淡褐色。当病斑环绕茎扩展周以后,受害部位以上茎蔓和叶片失水萎蔫,最后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变软,长出白色菌丝。茎髓部遭受破坏,中空腐烂或纵裂干枯。后期病蔓常枯死,呈灰白色,并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果实染病多在脐部,初期呈淡褐色水浸状斑点并逐渐扩大,湿度大时,病部呈软腐状,并长出青灰色棉毛状菌丝,后期菌丝密集并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菌核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1年中有2个萌发时期,北方地区为4—5月和9~lO月,南方地区为2~3月和1l~12月。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特别是遇大风可远距离传播,也可以通过地面流水传播。田间发病后,病部外表形成白色菌丝体,通过植株间接触进行现侵染,特别是植株中、下部衰老叶上的菌丝体,是后期病害的主要来源,发病后期在病部开成菌核越冬越夏。高温高湿、地势低洼、土壤黏重、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栽培过密、偏施氮肥、阴雨天气多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南方瓜区利用晚稻后茬种植西瓜。②加强栽培管理。摘除病、黄、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前期少浇水,防止浇水过量,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排湿,减少结露,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③采用配方施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植株徒长,增强抗病能力。④如发现病株,及时摘除,带出田外深埋。

  2、药剂防治。①土壤处理。在西瓜拉秧后进行1次50 - 60 厘米的深翻,将菌核埋人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还可以配合药剂处理:

     (1)在西瓜定植前每 667 平方米施 40 %五氯硝基苯粉剂 2 千克。

     (2)带药定植,即定植前在苗床喷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00 倍液。药剂防治用药最佳。

      时间为开花初期或刚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可选用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以后视病情发展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 - 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施药部位重点在植株基部老叶及地表。

      3、棚室施药。棚室西瓜在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剂或异菌脲烟剂熏烟防治,每棚室用药0.25千克,每8~10天熏杀1次,连续熏2~3次。也可用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秀安)町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③露地施药。可选用50%异菌脲(扑海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以后视病情发展每隔7~10天喷1次。施药部位重点在植株基部老叶及地表。此病一般在4~5月份多发。防治用药最佳时间为开花初期或刚发现中心病株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