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农历网
标签:冰雪建筑
冰雪建筑是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其中生一堆火,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用"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还有"筑城穴居",或"冬则入山,居土穴中"。
尽管非一日之冰,可冻三尺土深,而人居九尺地下,又燃一柴火,则可以御寒,如有山洞,其深更远,再有火燃,就更适于人居了。
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加上人们可以利用木材,这样,使人从深地下走上浅地下。赫哲族早期居住名曰"希日兔克",即地窖子,就是这种情况。
再后来,由于密封条件的改善,即用兽皮遮在木房内,外用土堆上或用泥糊上,内燃火这就使人在冬季从地下走向了地面。这也从赫哲族的马架子中看到这一点。
地上马架子是源于夏天临时住地的"尖状窝棚"(撮罗安口)和"圆顶窝棚"(昆布如安口)的。这些窝棚有些用毛草制成,有些用柳条制作。
为了采光,又怕漏风,先人们把墙壁开了一个洞,赫哲人曾用去鳞的"鲢鱼皮"做窗户封材,后用窗纸糊窗户。
而辽代女真族从穴居转变为筑室居住,据《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载:"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栅,或复以板与樟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之。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复以草绸缪塞之。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厚毛为衣,非入室不撤衣"。
谈冰雪建筑文化时,不能不谈到炕。在我国,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的习俗。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现在北方城市楼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很多。据张国庆在他的"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考证,《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断定,高句丽人发明了炕,他进一步说明,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后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爱斯基摩人在狩猎外出时,往往建造雪屋,首先,他们取结实的陈雪、压实的雪切成大城雪砖然后用雪砖垒成半球形的雪屋,用雪封住砖间缝隙,在室内燃一把火,把表层略略融化,房屋就密封住了。再在四壁挂起毛皮,甚至在屋顶覆以海豹皮保暖。雪屋有一半在地面下部,门有一半在地下,门前还有雪砖造一拱型挡风墙。也有的雪屋有小小的窗户,用晒干的各种海兽肠子作窗户纸,可以透光
我国东北鄂伦春族人在冬季外出狩猎也挖雪屋过夜休息。猎人们挖一深雪坑,四角插上木杆,上覆熊皮,雪屋内燃一堆篝火,下铺野猪皮作卧榻。它密封性差,屋内温度低,主要靠篝火取暖。
许多西方建筑,过去冬季取暖则主要采取壁炉的方式。即冬季在房间客厅,有大壁炉,在其中燃木料,使墙壁很热,成为火墙,靠这一火墙,整个房子在冬季就暖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