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具2006年植棉面积4667公顷,其中30%的棉田出现了严重的烂籽、烂芽,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片死苗,补种、毁种面积较大,给棉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一、2006年棉花死苗原因分析
1.连年重茬。棉田大部分为重茬地,有的地块连作年限在20年以上,土壤里积累了大量包括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等在内的病菌;同时多年重茬也导致了棉苗因土壤中某种养分缺乏如微量元素产生缺素症而生长不良,易感病。
2.整地质量差。播前整地粗放,土地不平整,也是棉田死苗的一个重要原因。
3.使用自留种,种子不包衣。由于棉种价格较高,部分棉农为节省开支,使用自留种,种子不进行选种、晒种、药剂拌种、包衣等播前处理,有的甚至直接播种毛籽,为苗期病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平作。许多棉农播种棉花仍采用平作,这样棉花受光面积小,不利于提高地温,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的深厚、疏松土壤。
5.残膜过多。由于多年种植地膜且残膜连年不收,造成土壤中特别是耕层4~5cm内残膜过多,此深度正好位于播种穴下方,影响棉种胚根下扎,造成死苗。
6.病虫害严重。2006年春季,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是近几年发生最严重的一年。另外,虫害也比较严重,主要是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等咬苗致死。
7.重穴毁种。毁种点播时仍在原穴或其附近,由于病菌的存在再次造成死苗。
8.防治不当。当发现病虫害时未及时防治或是用药不对路。
9.天气不利。由于2006年春季气温较低,风沙较多,棉花播种与常年相比普遍偏晚5~7天,5月4日、9日、11日的三次降雨,气温大幅度下降,棉田湿度大、地温低,加之苗小、抗逆性弱,致使病害加重。
二、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实行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创造不利于病菌生存的条件和空间,恶化病菌生存环境,控制病源基数,压低土壤菌源。
2.推广垄作。棉田垄作,棉苗受光面积大,根区土温高,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棉苗抗逆性,实现壮苗早发。据县农业局多年调查,同等条件下垄作棉田较平作棉田苗期病害要轻,长势要好,出苗率要高25%~30%。
3.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不仅能提高地温、保墒、提墒,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有利于棉苗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地膜棉普遍比直播露地棉苗期病害要轻,死苗率要低,苗早、苗壮。注意地膜最好选用可降解膜,这类地膜降解性能好,不遗留残物,不污染,能为棉花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4.选用包衣良种。要到三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一照(工商营业执照)齐全的正规种子经营单位或企业购买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棉花品种(如DP99B、NC20B、98-1等)的脱绒包衣棉种。如果一定要用自留种(必须是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播前应做好种子处理如粒选、晒种、硫酸脱绒、药剂拌种、种衣剂包衣等工作,增强棉苗抗病虫能力。
5.精细整地。播前7~15天洇地造墒,而后根据墒情及时耙耢保墒,精细整地,达到“地暖墒好、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疏松细碎无坷拉”的标准。
6.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4立方米、饼肥50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钾肥15kg。
7.适时播种。永年县适宜的播种期地膜棉为4月15~25日;露地直播春棉为4月20~30日,目前播种多为点播,播种时要做到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掌握在 2.5~3.5cm为宜,按照既定的株行距,每穴播种3~5粒。如果选用无病土育苗移栽,也可有效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
8.加强播后保苗管理。播种后及时检查棉田出苗情况,发现漏播、露籽及时补种、覆土,如遇降雨及时中耕松土。棉苗显行后,发现缺苗断垄,及时催芽补种或芽苗移栽,注意一定要错开原来的棉穴位置。
9.及时防治病虫害。出苗后发现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及时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喷雾防冶;对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乳油与棉仁饼、麦麸皮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下。
10.适时揭膜。棉花进入盛蕾期以后气温已能满足棉株生长发育要求,应及时揭去地膜,带出田外,并捡净残膜,消除白色污染,为来年播种保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