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四川省审定。累计推广105.00万亩。
(1)品种来源:系四川联合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207AB作母本,86y17作父本,于1992年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雄性核不育中熟两系杂交种。
(2)特征特性:株高200厘米以上,分枝部位低,一次分枝9-10个,单株有效角果327-380个,角粒数17.1-17.6粒,千粒重3.4-4.4克。全生育期220天,比中油821短2-4天。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umt/g;成都平原种植含油率高达43.62%。抗茵核病能力与中油821相近,较抗倒伏,感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较轻。
(3)1993、1994两年参加乐山、广元两市区试,14点次平均亩产137.6公斤,比对照中油821亩产124.6公斤增产10.43%;1995年生产试验,3试点平均亩产140.48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2.04%。
(4)适宜种植区适宜在乐山、广元及我省类似生态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