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线2号(大豆)
603
切换pc版
    抗线2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协作,于1982年以嫩丰9为母本,(嫩丰lO×Frenklin)F2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经大豆孢囊线虫病圃连续种植鉴定,结合南繁加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大豆新品种。原代号:富裕8201-205。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5cm左右,主茎16~18节,分枝1~2个,圆叶、白花、灰毛,多为3位荚。黄粒、褐脐,百粒重18~2Og左右。蛋白质含量38%,脂肪含量20.54%。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中抗4号小种。抗旱、耐涝、耐盐碱性均较强。生育期120天左右,活动积温2500℃。

    1991~1994年,在黑龙江西部的安达、杜蒙、林甸、泰来等处进行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平均亩产130.82kg,比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42.8%,1993~1994年生产试验,8点次平均亩产l55.6kg,比对照合丰25增产44.8%。调查表明:黑龙江西部大豆孢囊线虫病普遍发生较重,盐碱、干旱等不良自然条件更加重了危害程度。合丰25不抗大豆孢囊线虫病,以它为对照,抗线2号在所有试验点次都增产(1%~138%),病轻处略显增产,随病情加重增产幅度提高。1994~1995年,在黑龙江西部,吉林的白城、大安,内蒙的乌兰浩特、扎赉特旗及赤峰等处,进行不同前茬(含重迎茬)的生产示范,结果抗线2号的重迎茬种植产量与正常轮作相比,平产或略低,减产幅度2%~7%。一般亩产150~200kg左右,最高262.5kg。  

    培育者  黑龙江省农科院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地区及技术  1.精细整地。秋整地,深翻,深松或搅垅,为适时早播、苗全苗壮准备好土壤条件。2.合理施肥。底肥:前茬施或结合秋整地施入优质厩肥1t以上。种肥:亩施二铵10~15kg,钾肥5kg,施在种下4~5cm或分层深施。切忌种、肥同位,以免因化肥危害造成缺苗断条。3.适时早播:在黑龙江西部5月上旬播种,亩保苗1.5万株左右,肥地宜稀。抗线2号根系发达,植株繁茂,切忌过密。4.线虫病区重迎茬种植(包括因线虫危害严重减产地块):加强对线虫以外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如根腐病、潜根蝇、食心虫等。5.低洼盐碱地种植:深翻(或深松)起垅,垅上播种,可以有效地减轻水淹及盐碱的危害程度。

    适应范围:东北3省西部及相邻的内蒙部分地区,是大豆孢囊线虫重病区,据目前鉴定结果,大多数地方的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属于3号生理小种,抗线2号均可适用。没搞清生理小种类型的线虫病区准备应用本品种时,必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或生产示范。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