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长期以来主要是室内床架栽培,近些年发展到果园、甘蔗园中小面积间套种及田间搭棚栽种。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了蘑菇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我们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本地区气候及作物布局等特点,经过试验,在油菜地里套种蘑菇取得了大面积成功。一般亩投资800元-1000元,可收鲜菇1000千克-1200千克,纯收入3000元以上。与其它蘑菇栽培方式相比,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不占正种面积,不与农忙争工,病虫害少,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根据几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如下:
一、蘑菇栽培料的堆制
1.备料按1亩油菜套种蘑菇计算,需要干麦草(或加入少量稻草)1800千克,优质于畜粪800千克一1000千克,枯饼150千克-200千克,尿素25千克,碳铵15千克,过磷酸钙80千克,石膏粉60千克。石灰30千克,优质清粪水若干。如果畜粪数量不足,可适当增加枯饼数量。
2.堆料油菜套种蘑菇,仅以稻草覆盖,前期纯为露天栽培,与大田搭棚栽种和室内种菇不同,要求栽培时间必须避开大雨季节,成都平原栽培时间为10月上、中旬,过早易受涝灾,过迟影响秋菇产量。因此堆料时间一般为下种前1个月左右,即9月上、中旬。
建堆前3天-5天用清粪水将干畜粪、枯饼拌匀,拌湿,以不结块为宜,然后拌入石膏待用。干麦草切为两段,抖乱,用清水加碳铵浸透,预堆3天-5天。建堆时料堆要向阳背风,采用南北向为宜,宽2.5米,长以栽培料的量多少而定。先用草扎边,厚约25厘米,然后填心至同样厚度,再铺粪料及麦壳等,这样一层草一层粪、料层逐渐减薄,最后一层约15厘米,堆高至1.5米。中上层料适当加水,以堆完后有少量水渗出为直。在加水同时,加入尿素、过磷酸钙等。顶部做成龟背形,上覆草帘,增温、保湿、防雨。
3.翻堆共翻堆5次,每次间隔时间通常是7、6、5、4、3天,再隔3天下田。翻堆过程中要使培养料上、下,左、右调位,粪草混合均匀。堆制好的堆养料应是:质地松软,呈咖啡色,不沾手,无臭味、氨味,用手捏指缝见水,而无水滴,pH=7。
二、栽培方式和方法
1.整地水稻乳黄后适时开沟排水,收割后及时翻耕晒田,菜田要求多耕多耙,精细整平。
2.分厢先开四周排水沟,然后分厢,以东西向为宜,厢宽1.6米,可分6行,其中两边行和中间两行栽油菜,余下两行夹在油菜中间作为蘑菇栽培沟,沟宽26厘米,深16厘米,厢与厢之间留管理行,宽50厘米,深25厘米。
3.播种分厢完成后即行填料下种,成都平原在时间上应严格控制在10月上、中旬。先将腐熟的栽培料填入种植蘑菇的行沟中,用手轻拍使其松紧适宜,厚12厘米,然后将菌种撒在上面,每平方米用菌种2瓶,接种量10%-20%。再盖5厘米厚的栽培料,要求料面略高于厢面,然后用稻草覆盖,草厚6厘米左右。
4.覆土播后15大左右,当菌丝串满料面,并且往下深入料层2/3以上,即可先将覆草的稻草拿开,就地取以泥土,土粒直径在0.5厘米-2.5厘米,含水量要求在18%左右(用手指捏可成片,且有裂口),过干可洒水,过湿则晾后再用,覆土厚度4厘米-5厘米,然后将稻草重新盖上。
三、田间管理
1.秋菇管理覆上后至出菇前管理的重点是调节覆土层的含水量,总的来说覆土不能太干太湿,湿度要保持在18%左右。当菌丝长到距土面1厘米左右时要加强通风,减少表土水分,防止菌丝继续上升。当菌丝开始在土层中纽结时及时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然后停水2天-3天,当大批菇蕾出现时,再喷一次出菇水。出菇期间要求小气候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因此连续睛天。空气干燥时要增加喷水次数和数量,若遇大雨、绵雨应停止喷水,并用薄膜等加以遮盖,更不能让雨水流入料中。此外,还要根据出菇数量调节湿度,菇多、菇大时多喷水,菇少、菇小时少喷水,气温高时早晚喷水,气温低时中午喷水。喷水后保持通风换气。油菜套种蘑菇,秋菇在11月一12月采收,故前期要防高温高湿,后期要防寒潮低温。
2.越冬管理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6℃-25℃,最适的出菇温度为16℃-20℃,8℃以下不能正常出菇,22℃以上子实体会死亡。用塑料薄膜或增加盖草厚度可以保温保湿。覆土层已经板结的要适当松土,并挑除枯黄菌丝体和死菇(勿伤草料),再进行补土,使土面疏松平整。此时可施一次营养液提高菌丝活力。越冬期间减少喷水,保持土不发白,土粒捏得扁、能碎散即可。
3.春菇管理春菇指2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的菇,盛产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这期间气温由低到高,变化大,雨水由少到多,不稳定,故前期应以保温为主,后期应酌情增加喷水次数和数量,注意降温保湿。
四、蘑菇采收
当蘑菇充分长大而尚未开伞前为适宜采收期。采摘时要采大留小,分期采收,及时采收。采后及时清理土层上面的残留菌丝体,并在蘑菇采后的孔穴处用潮湿的细士填平,保持床面平整,以利继续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