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种萌发前侵染而造成烂种,萌发后末出土前被侵染而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的皮层均遗留土壤中,仅存尖纫的鼠尾状木质部。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发生后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
一、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
二、症状
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使穴棉苗的死亡,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三、防治方法
1.苗床土壤处理
(1)代森锌。按每平方米用量3~4克,混拌适量的细土,均匀的撒入土壤中。
(2)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6克的用量混拌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撒于土壤中。
(3)福尔马林。35%~40%的福尔马林溶液,每平方米土壤50毫升加水6~12升,在播种前7天均匀浇在土壤,再用塑料膜覆盖密封3~5天,翻晾后再播种。
(4)多菌灵。每立方米土加50%多菌灵粉40克,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揭膜后使药味挥发即可播种。
2.农业控制
(1)适时播种。选用质量好的棉种,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播种为宜,早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是温度,而晚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则是湿度。
(2)深耕冬灌,精细整地。北方一熟棉田,秋耕宜早,冬灌应争取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南方两熟棉田,要在麦行中深翻冬灌,播种前抓紧松土除草清行,棉田冬翻二次、播前翻一次的棉田,苗期发病比没有翻耕的棉田为轻。
(3)深沟高畦,排水降渍。南方棉区春雨较多,棉田易受渍涝,这是引起大量死苗的重要原因。棉田深沟高畦可以排除明涝暗渍,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防病保苗。
(4)轮作倒茬防病。以稻棉轮作2~3年最好,防病效果在50%以上。
(5)温汤浸种。种子经55℃的热水浸30分钟或60℃的热水浸20分钟,发病率可降低50%左右。
3.田间喷雾防治
(1)棉增灵和多菌灵。棉苗出来后用0.16%棉增灵(盐酸小檗碱黄铜)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每3~5天一次,连续3次,防治效果为50%左右。
(2)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采用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10~15天一次,2~3次,防病效果好。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配置方法为:硫酸铜:石灰:水=1:0.5:200。具体配制方法为:将硫酸铜溶于多量水(十分之九的水)中,配成稀硫配铜液;把石灰溶于少量水(十分之一的水)中,配成浓石灰乳;然后将稀硫酸铜液缓慢地倒入浓石灰乳中,边倒边搅即成(一定不能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液中)。为了保证波尔多液的质量,必须注意几个问题:A配制时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尤其是铁器;B要用优质的生石灰(即快状石灰),尽量不用消石灰,若用消石灰,也必须用新鲜的,而且用量要增加30%左右;C硫酸铜最好是纯蓝色的,不应夹带绿或黄绿色杂质;D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不超过气温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