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高温型平菇效益可观
634
切换pc版
    平菇菌株,高、中、低三种温型兼备,严格来说,平菇并不存在反季节栽培问题。但现实问题是,中温型灰色产品和低温型灰黑色产品,菇品朵形较大、盖厚肉肥,受市场青睐:而高温菌株虽然也是灰色或灰白,但朵形多呈零散状态,将两者进行直接比较后,显然后者没有市场优势。因此,生产者投入栽培时信心不足。鉴于此,我们提倡,在高温季节既可生产高温型菌株,亦可生产中温型菌株,根据自身条件而定,灵活掌握。

    设施及设备要求:利用原有菇棚,进行彻底消毒杀菌并药物闷棚后,即可安排高温菌株的菌袋进入。采用水温空调栽培中广温菌株的生产,可即时进行装备。

    基料配方:棉子壳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石灰粉5千克,尿素1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此外,玉米心、豆秸等也是上好的栽培原料。

    菌袋制作:按要求调配基料后,棉子壳基料可直接生料播种,使用玉米心等其他秸秆类基质时,则须进行发酵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夏季栽培时,应以小型菌袋为最适宜,建议生产中使用扁宽20~22厘米规格的聚乙膜材料为好。采用熟料栽培时,则采用聚丙膜或低压聚乙烯材料。事实证明,采用小规格塑袋时,装袋及播种时稍增加工费及材料费用,但节省的发菌时间、管理人工以及降低设施折旧费用等足可抵顶,并且,小菌袋一般可提高生物学效率在10%以上,这是一块纯利润,尤其对于规模化生产基地来说,应该从生产效益角度进行研究和改进。

    菌丝后熟: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平菇的菌丝必须经过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理想的出菇状态。后熟培养的主要措施。第一,调控棚温,尤其在高温季节发菌,调温越低越好,维持后熟培养15天以上,即可达到设计的理想出菇状态。第二,最大限度的密闭光线,自播种第一天开始,即应无光培养,除进入观察等操作外,其余时间应完全黑暗,在不接受外界频繁及较强的光照刺激下,平菇菌袋将继续保持营养生长,最终实现菌丝数量最大化、菌丝充分生理成熟化,为出菇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

    出菇管理:①温度调控。采用高温灰等菌株时,自然温度即可;使用水温空调、采用中广温型如农科12、8359等菌株时,可调控温度范围在25℃以下,最低可降至21℃左右,该温度下,可有相当好的表现。②湿度调控。相对湿度一般可控制在85%以上的水平,结合通风等措施,使湿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在85%~95%范围内浮动即可,即使短时达到100%,只要不是恒定的饱和状态也无大碍。③通风换气。由于水温空调的凉风习习,并在棚内形成自然旋转式循环,故不会存在二氧化碳浓度高的问题,但应注意晚间气温降低后关闭机器进行自然通风。遇阴雨天时,如气温合适,则可停机将棚前膜掀起并打开后墙通风孔,使之自然通风。④控制光照。平菇子实体生长时,给予足量的散射光条件,才可使其菌盖色泽正常,并使菌朵形态周正,一般可保持在500勒克斯左右,操作人员在菇棚可很清楚地观察或记录。⑤叶面“追肥”。由于温度偏高,子实体长速较快,故菌盖偏薄,影响商品质量,可在幼菇菌盖直径2厘米左右时,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喷施型),每天早上喷1次,连喷3次,菌盖即明显增厚,呈肥大状。此时,子实体即达七分熟左右,注意该水温应在25℃左右,不可使用不洁水或直接使用地表水。⑥适时采收。子实体达七八分熟时即应及时采收。这里请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采收的成熟度与菇品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证明,子实体越嫩,其蛋白质含量越高,也就意味着营养更好、口感更好。如果等到充分成熟再采,则因距市场还有一段距离,与消费食用还有一个时间距离,则该菇品已呈“浑身长白毛”的外观,无论卖相还是营养、口感,都大不如前。所谓蘑菇好吃,个中奥妙,就是“采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