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属中高温品种,主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春、秋)栽培两季。为了更好的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力发展木耳生产,我们利用半地上塑料大棚,进行了黑木耳低温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技术可使木耳栽培季节延长,提高了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栽培场地和季节: 栽培场地为长10米、宽6米、深1.2米,地上部分高0.8米的半地下棚,这样的棚冬季保温性能好。栽培季节,在河北省廊坊及周边地区,应安排在9月底―10月初入棚进行吊袋出耳,制种发菌阶段可依次推前。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参照进行。
2 菌筒制作: 培养料配方:棉子皮93%,麸皮6%,糖0.5%,石膏0.5%,含水量65%。塑料袋采用17厘米×30厘米×0.06厘米,每袋装干料300克,套环、加棉塞,常压灭菌8小时(100℃),无菌操作接种(杂交木耳Gu-1号),接种量为每袋栽培种接30―40只栽培袋。接种后置干净,室温22―26℃发菌,一般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
3 出耳前管理: 当菌丝长满后,再经4―5天即可吊袋出耳,每袋开8条口为宜,每条口宽0.2―0.3厘米。具体要求:吊袋时间一般安排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或2―3月份;开口长度应至袋顶和袋底各留1厘米;开口工具用两个刀片中间夹一层0.2厘米厚纸片做成;开口前,先把所有的袋都吊在棚中,然后喷大水1次,冲涮袋表的杂菌,开口结束再喷1次大水,使料表面吸足水分。停水1―2天,再进行常规管理,造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以促进耳基的形成。
4 出耳期管理: ①低温出耳:因为是在晚秋、早春,温度15℃左右,在此温度下形成的耳片肉厚(最厚约0.4厘米)、直径大,但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木耳将停止生长,如果温度低于10℃,应采取增温措施,如加双层膜、火墙等,这样,20―25天后就可采收第一期耳。②强制性通风:采用排风扇通风(100平方米大棚有1台65W排风扇即可),每天通风3次,每次15分钟,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因为强制性通风时间短、在短期内可使棚内充满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增温保湿。③加大湿度:耳片形成后,用雾灌系统或常用的喷雾器来增加湿度,同时结合地面上灌水,使湿度保持在95%―98%。此时由于温度低,加大湿度不会造成细菌性流耳。④调光照:黑木耳虽然对紫外线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我们采用了在塑料薄膜上加盖一层薄草帘(或间隙盖草帘)的方法,这样可使棚内有“花花阳光”促进耳片生长。
由于出耳棚内挂袋比较密集,上层往往湿度小,下层湿度大,且下层接受光照少,因此在出耳过程中应经常倒换袋的位置,可提高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5 小结: ①本栽培技术采取的低温出耳,强通风,加大湿度,适当调节光照等措施,生产的黑木耳具有片大(直径在8厘米以上)、肉厚(厚约0.4厘米)、色黑、适口等特点,且第一潮耳的平均生物学效率95.3%,最高可达120%。②低温栽培木耳可以避免高温栽培出现的烧菌和流耳危害,又可大大减轻杂菌的污染,提高了木耳的产量和质量。③在以往的木耳栽培中,采收第一潮耳后往往造成大面积污染,而采取低温出耳法,在第二潮耳采收完后几乎没有发现污染。④在栽培期间我们进行了试验,当气温降至0℃时,耳片尚未受到伤害,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耳片继续生长。由此可见,黑木耳对低温的耐受力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