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426
切换pc版
    食用菌种是指人工培养的食用菌纯菌丝体,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是通过严格筛选,确认为生产上有价值的纯菌丝体。母种用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又称试管种或一级种。母种再扩繁转移到木屑或谷料培养基上所得到的菌种,称为原种或二级种,培养容器多用罐头瓶或菌种瓶。由原种再扩繁的菌种称栽培种或三级种,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

    一、母种制法

    1.配制母种斜面培养基。最常用的是PDA培养基,配制方法是:取无病害的马铃薯数个,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煮至马铃薯酥而不化为度,所得液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用清水补足至1000毫升,再加琼脂及葡萄糖各20克,继续加热至溶化,趁热分装至试管中,每管8毫升左右。试管用180×10毫米规格的,用前刷洗干净。分装完后塞上棉塞;每10支捆成一束,竖放在小铁丝笼中,用高压或土蒸锅灭菌,然后趁热摆成斜面,待培养基凝固即可用于接种。

    2.组织分离法制母种。选择生长健壮、外形整齐、朵大肉厚、无病虫害、具有该品种特征的子实体,于七八分成熟时采下,作为分离材料。切去菇柄,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菇体表面,移至接种箱。接种箱事先用甲醛熏蒸。将子实体材料再用酒精棉擦一遍,从菌盖处纵向撕开,用消毒刀片或小镊子从菌盖和菌杯交接处取材料,切取麦粒大小的组织即可,用接种针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中间,每管移入1块。接种过程中试管口始终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针也要在火焰上烧红并在试管口待冷后,再取接种材料。每次可接种数十管,然后送至恒温箱中或培养室中培养。温度保持23~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经过3天培养就看到组织块四周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约一周即可长满试管。如斜面培养基上出现绿、红、黄、黑、乳白色的菌落,即是被杂菌污染,应及时淘汰。对长满斜面的菌种进行严格挑选,选择生长快、菌丝浓白粗壮的再转管1次即得母种。

    3.母种转管培养。转管在接种箱中进行,接种箱内事先放入斜面培养基若干,接种箱常规消毒。操作人员洗净双手,穿白大褂、戴白帽子,掩住头发,用75%酒精棉擦手和试管壁。左手拿母种试管和培养基试管,右手拿接种针在酒精灯火焰上面打开试管棉塞,将接种针和试管口同时在火焰上烧灼一下,试管口始终不离火焰旁。将烧过的接种针在管口壁待冷,然后用针尖切取长满菌丝的培养基约麦粒大小一小块,迅速从管口取出,接入培养基斜面中间,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烧一下,迅速塞好棉塞,再接下一管。全部接种完,送恒温箱或培养室。

    二、原种制法

    1.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蔗糖和石膏粉各1%,pH值6.5,含水60%。也有用玉米粒或麦粒制原种培养基的,但成本高。根据生产数量,按配方比例称料,充分混合,使含水适宜,即用手攥料指间有水珠但不滴下为度,然后装瓶,装至瓶肩部为止,用手指粗木棒在中央打一圆洞,以增加通气性,瓶口用聚丙烯薄膜扎好,及时灭菌,高压或土蒸锅均可。

    2.接种和培养。接种室及接种箱常规消毒。将灭菌的原种培养基罐头瓶或菌种瓶拿人接种箱,每次可拿人200瓶,再用甲醛熏蒸一次。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母种试管用酒精棉擦拭外壁,拿人接种箱,在火焰上打开棉塞,右手拿接种铲或大镊子,并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再从母种管内挑出豆粒大小一块菌丝(附带有培养基),打开原种培养基瓶薄膜,将母种菌丝迅速放入原种培养基中央,使菌丝面紧贴瓶内培养基料面,立即盖好薄膜,再依次接下一瓶。1支母种可接15~20瓶原种。接种完的菌种瓶,及时贴上标签,注明食用菌品种、级别(几级种)、接种日期、接种人等。及时送培养室培养。温度保持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室内要遮光或微弱的散射光即可。培养30天左右菌丝长满瓶即可用于扩繁栽培种。如暂时不用,要放在干燥、低温、避光条件下短期贮存。

    三、栽培种制法

    栽培种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的菌种,和原种的制法基本相同。1瓶原种可扩繁栽培种约100余瓶。培养基同原种,经灭菌后,在接种箱中接种,在酒精灯火焰控制下,由原种瓶内取出指甲大小一块菌丝体,放入栽培种培养基中央,盖好薄膜,再接下一瓶,全部接完后送培养室上架培养。避光培养30天待菌丝长满瓶后即可用于栽培。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