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日期 各地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一个适当的播种期,最佳播种期的标准是:培养料发菌阶段自然温度尽可能在24~26℃。长江流域一带的播种期在9月上中旬,上海和邻近上海的地区,最佳的播种期在9月8~12日。如播种过早,播种后常会遇到28℃以上的高温,致使菌种不萌发而死亡;如播种过迟,会缩短适宜温度的出菇天数,不易获得高产。
(2)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 翻松、翻匀培养料:后发酵结束后,要进行培养料的翻格,即把培养料全部翻松、翻匀和整平,目的是排除培养料内的废气,使培养料厚薄均匀和疏松。翻格必须认真,要把结块的料全部抖松,否则,播种后会减慢菌丝生长速度,甚至产生杂菌而导致减产。 ② 检查培养料的料温、氨味和含水量:翻格后,首先检查培养料的温度,培养料内的正常温度一般比菇房内的空气温度高0~1℃,如大于1℃,说明培养料有料温,需待温度下降后才可播种;如料温持续不下,要进行第二次翻格,否则,播种后会灼伤菌种,使菌种不能正常萌发。其次,检查培养料内有无氨味,如有氨味,可采取翻格和大通气的方法来消除;氨味较浓,则每平方米喷2%的甲醛溶液0.45~0.9千克,再进行翻格通气,待甲醛气味散尽后方可播种。第三,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播种前培养料正常的含水量是60%~65%(用手紧握有一二滴水滴出)。如过湿,需增加翻格次数和通气来降低培养料的含水量;如偏干,可喷pH8~8.5的石灰清水来调整。 ③ 适时播种:是指翻格结束后,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在适当的时间播种。如遇天气持续高温(大于28℃),应当推迟播种,切不可在高温条件下播种。 ④ 检查栽培种: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发菌和产量,使用不良菌种,轻者减产,重者几乎无菇可收。因此,检查菌种切不可掉以轻心。 a. 优质菌种的标准是:瓶壁菌丝呈线状和绒毛状,绒毛状菌丝应多于线状菌丝,菌丝色泽洁白、健壮、香味浓。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有黄色、绿色等其他色泽的菌种,都不能采用。 b. 检查菌种是否有螨类。如瓶壁菌丝出现断裂,有萎缩状,则将菌种瓶置于太阳下晒半小时,然后用放大镜在瓶肩、瓶口棉塞附近观察,如发现有螨虫,则剔除不用。 c. 谷(麦)粒菌种和棉籽壳菌种必须在菌丝长满瓶后5~7天才可使用,否则瓶底部的谷麦粒或棉籽壳内的菌丝没有长足,播种后杂菌容易侵入这些没有长足菌丝的培养基内而引起污染。 ⑤ 钩挖菌种:在钩挖菌种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菌种瓶的外壁、盛放菌种的容器、钩挖的工具擦洗干净;然后拔去棉塞,钩去瓶内的原种块及瓶口表层菌种,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瓶口,随后钩挖菌种,钩出的块状菌种,需人工用手掰成颗粒状。
(3)播种量和播种方法 要获得蘑菇高产,必须采用优质的蘑菇生产种,蘑菇棉籽壳菌种和谷(麦)粒菌种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优质蘑菇生产种,播种量和播种方法如下: ① 播种量:每平方米栽培面积,需棉籽壳菌种1875毫升(合2.5瓶菌种,每瓶菌种750毫升),或谷(麦)粒菌种1125毫升(合1.5瓶菌种,每瓶菌种750毫升)。 ② 播种方法:蘑菇高产栽培必须采用撒播法和混播法。撒播法:把三分这二的菌种量撒在料面,用手指插入料内轻轻抖动,让菌种与上半部分培养料均匀混合,然后将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菌种撒在料面,用手或其他工具轻轻将培养料拍平,使菌种紧贴培养料,有利于菌种迅速萌发吃料。 混播法:把菌种和全部培养料均匀混合后进行播种。混播后用手或工具轻拍培养料表面,然后用报纸覆盖料面。采用混播法,播种量需比原来播种量增加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