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起致富的蓝天
588
切换pc版
    安徽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之称,在生产大量稻谷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附属物稻草,过去农民往往付之一炬,既污染了大气环境,也加重了土壤碱性,不利于水稻生长。如何将这一丰富的稻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安徽省南陵县利用本地稻草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瞄准食用菌发展这一特色产业,从政策上扶持,从技术上指导,从资金上帮助,形成了制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起南陵食用菌产业发展,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正当农民尝到甜头后大张旗鼓发展蘑菇时,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农民种植蘑菇效益曾一度下滑,面积一下减少了几十万平方尺,连福建客商在南陵承包的蘑菇大棚也自行放弃,刚刚开始的蘑菇产业即将夭折。为稳定蘑菇生产,该县县委、政府一方面鼓励能人继续种植蘑菇,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菇农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销路。2001年原东塘乡村民朱国清种植了四个大棚,当年就获利8万多元,并帮助菇农向外销售蘑菇150吨。在政府的鼓励下,朱国清投资几万元兴办了一座盐水蘑菇加工厂,避免了周边菇农烂菇的损失。接着他又通过多方联系,引来福建省福鼎市客商林朝款,投资40多万元兴办了一个菌种厂,培育产量高、质量好的菌种供应周边农户,从而降低从福建长途贩运引种增加的生产成本。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长足发展,该县采取“政府推动、企业拉动、协会助动、基地带动”的工作方针,成立食用菌协会,由协会为农民提供菌种供应、生产技术指导、产后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并设立100万元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风险救助基金,帮助菇农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农民想要发展食用菌的,各镇都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上协调贷款,按发展面积多少实施奖励。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建立起南陵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对全县菇农进行生产培训,逐步实现双孢菇由季节性生产向周年化生产过渡。同时为拓展市场,解决菇农蘑菇销售后顾之忧,除建立几百人的营销队伍外,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南、九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食用菌近万吨。

  有政策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延伸,南陵食用菌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现已覆盖到全县8个镇,在重点发展优质双孢菇的基础上,配套发展了香菇、平菇、木耳、珍稀菌等其他品种。今年新增双孢菇种植面积300多万平方尺,小小蘑菇真正为农民致富撑起一片蓝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