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由于金叶女贞具有易繁殖、抗旱、病虫害少、耐修剪、金黄色叶期长、大色块组景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种植,尤其用来作模纹花带造型和大色块等组景效果特别好。但由于片植密度过高,养护管理不到位,每年雨季(洛阳地区8~9月)都会发生褐斑落叶病,造成叶片纷纷落下,新叶嫩芽不能及时抽出,甚至植株成片死亡,严重破坏景观效果。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我们对金叶女贞生长、发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请专家进行病原菌鉴定和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在雨季发病高峰期,有效地降低了此病的危害。
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失绿小圆斑,后变为紫色或褐色,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5~10毫米×3~5毫米;后期,叶片正面病斑中央呈浅黄褐色或灰白色,微凸起,边缘呈褐色,颜色较中央深,病斑上出现较明显的轮纹,病斑周围有不规则形水渍状浅褐色腐烂;叶片背面病斑中央凹陷,颜色较正面浅;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叶片背面散生着许多黑色小霉点,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黑色霉点。先发病于老叶、叶尖、叶缘、叶基部,后逐渐向中间发展,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达全叶1/2~2/3,此时只需轻轻触动植株,叶片就会纷纷落下。
病原
经鉴定,该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链格孢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落叶、枯枝上越冬;分生孢子由气流、雨水传播,由伤口、气孔侵入,潜育期10~20天,病原菌生长适温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9℃。
偏施氮肥,缺磷钾肥,土壤板结,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不畅,夏季肥水不足,树势生长不良,秋季雨水多,都会加重此病发生。
综合防治
1.把好种植关:种植地应选择中间略高,四周较低的地势,以防积水;种植密度以36至49株每平方米为宜。不宜过密。随着苗木生长,应及时抽稀,整枝,摘叶。
2.减少侵染来源:秋季清除病落叶,枯枝死株;春季发芽前,喷波美5至7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源;结合修剪,梳除病枝、病叶和影响通风透光的密植苗及乱长枝。
3.加强养护管理:春季施适量复合肥,夏初追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磷钾肥,夏季浇灌时坚持少次足量,浇则浇透,避免从植株顶部喷灌;秋季多雨季节注意排水。
4.化学防治:从5月中旬每10天喷药1次,连续2次;6月中旬~8月中旬每7天1次;9月初~9月下旬每10天1次,连续2次。
通过实验,我们筛选出了几种防治效果显著的药物:发病前,用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300至500倍,甲基托布津、力克菌、甲霉灵700至1000倍液喷洒;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如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锰锌WP300~500倍,50%扑海因WP700~1000倍,百菌清500~700倍,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保护剂与内吸剂应轮用。
5.生物制剂防治:如特立克、X8,虽然目前应用范围还不太广,但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实践证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