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强化酱油引起了较大风波,有益还是有害,吃还是不吃? 其实,市场上的“强化食品”已“风靡许久”,比如高钙奶、高钙饼干、维生素C饮料、高碘蛋等。但到底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你该如何选择强化食品?而强化食品里营养元素的添加是否有严格的标准控制,经常吃这些“强化食品”会造成超标吗?
变“补充”为“添加”
虽然我们和强化食品已经有了很多亲密接触,但不少人还是要问,“强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所谓强化食品,其实就是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以增加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面积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而且花费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陈君石说,我国最典型的强化食品就是碘盐,国际上通过强化食品改善营养情况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菲律宾就曾在大米中强化维生素B来控制国内脚气病的发病率。
常见钙强化食品有强化钙、强化铁和强化锌食品。其中以钙食品最多,市场上多见的有钙强化麦片、饼干、牛奶以及食用盐。消费人群主要是儿童、学生、孕妇及老人。还有维生素类强化食品:如果珍、橙C、鲜橙多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维C。大豆蛋白强化食品、DHA类强化食品等。
微量元素如何补
面对这么多的强化食品,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化食品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化琪表示,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过量补充反而会有害身体。婴幼儿补锌太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铁和锌是人体最易缺乏的两种微量元素,一是因为这两种元素的重要性远比其他元素突出,二是因为它们最易流失。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两种微量元素的补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徐苓:除了孕期妇女对钙的摄入要求较高外,一般来说,亚洲人成人每天钙摄入量达到800mg即可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日可耐受的最高钙摄入量是2000mg,若食用过多的钙强化食品,则有可能超过限量。如果人体摄入钙的含量过多,则可能会干扰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钙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最主要是要考虑钙的吸收率。据新京报
◇关注
我国出台办法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
据新华社电 一方说有害,一方说无毒,多年来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不规范,使得公众面对食品安全事故时常常莫衷一是。为改变这类现象,我国制定印发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9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一管理办法是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制定。根据管理办法,食品安全信息分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的信息和各监管部门日常监管信息。管理办法还规范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的信息公布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布平台。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办法中还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与会商制度。
◇聚焦
卫生部已开展“反式脂肪酸”监测评估
据新华社电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9日表示,卫生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些国内专家指出,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邓海华说,卫生部已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卫生部还要求,加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标签管理,生产者注意控制生产环节产生的反式脂肪酸,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确保食品安全。
“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坚介绍说,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始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
针对“中国的奶油制品都不能吃”的观点,张坚认为,这一说法有些偏激。据他介绍,反式脂肪酸分两类,一类是食品在经过工业加工后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国外研究和国内的实验已经证明,这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另一类则是乳品里天然含有的、细菌发酵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至今仍无证据证实该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外的摄入限量主要也是针对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背景
植物奶油在我国普遍使用
氢化油,也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广泛使用。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世界各国已纷纷限制,但中国却在大规模、无限制地使用。专家预言,若不加以干涉,或酿出食物史上的最大灾难。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泽元介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也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