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健康养殖技术
693
切换pc版

 甲鱼的健康养殖是建立在甲鱼的合理的营养需求、科学的养殖模式及正确的防病技术基础上的。主要抓好人工繁殖、温室培育、池塘养殖三个阶段种、水、饵、防等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确实降低苗种、饲料、药物、人工、管理费用,提高三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人工繁殖 

    1.亲鳖培育 除了从野生甲鱼中挑选优质亲鳖外,现在主要采取自繁自育的方法。为了防止因自繁鳖性早熟、近亲繁殖、种质不佳引起苗种先天不足、规格偏小、生长缓慢、疾病增多、养殖难度加大、养殖风险增大。值得注意的是:(1)不要在当年成鳖中挑选大规格的鳖留作亲鳖,应从刚孵出的稚鳖中挑选并加以培养。(2)亲鳖♀♂应来自不同区域。(3)亲鳖饲料应以鲜活饲料为主,如泥鳅、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4)冬眠时既要保持水体稳定又要定期换调部分水防止因惊动太大或者溶氧不足、有害物质过多而发病、死亡。(5)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改良水质。(6)次年4月中、下旬,水温上升到18℃时,只要发现有亲鳖已结束冬眠,就应有及时引食投饲,加速亲鳖体力恢复。

    2.人工繁殖 ①受精卵选择个大、有光泽、受精点明显的。②受精卵的排放有三种:散式、塔式、层式。从管理和占用面积角度来讲,层式、塔式优于散式,一个散式可放100枚受精卵的箱子,层式可放300枚,塔式可放350枚。③孵化基质可用河沙、海绵等,海绵比河沙质轻易检查。④温度控制一般以28~30℃为宜,温度太低孵化时间太长,温度太高又会影响后期养殖。⑤湿度控制 空气湿度一般在80%左右为宜(干、湿度相差2℃),基质湿度沙子含水量7~8%,海绵手拧不出水为宜;前期略干,后期略湿。

    人工养殖

    1.出壳后管理  稚鳖刚出壳时还十分幼嫩,不宜立即入池,应放在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中用清水暂养,应经常换水,及时清除脱落的脐带,12-24小时后,待稚鳖脐带完全脱落、收缩后,再放入暂养池养殖。入池前应彻底剔除脐带未收好的稚鳖,这种鳖本身质量差、易柒病,如共养在一起,就会增加引起传染病的机会,造成大损失,而得不偿失。在这个阶段无须投喂任何饲料。

    2.稚鳖暂养   有条件的可以暂养30-50天,稚鳖暂养密度一般为50-100只/M2,平均规格达25g以上后,按大小进行一次分养。值得注意的是:

    中华鳖有群体稳定的特性。在稳定的群体中如果再补入新的苗种,便会引起长达3-5天的激烈咬斗,不仅新投放的苗种不会摄食,而且原有的群体也骚动不安,摄食量会突然下降,并极易引发疾病。因此分批、分次进苗种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 

    入池前一般要求进行常规消毒,消毒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为度,过长易互相撕咬、抓破引起伤残,常用消毒药品有:A.高锰酸钾杀菌能力强,但刺激性大,浓度和时间控制不当,会损伤皮肤,而且水满过鳖体,易呛水,引起呼吸道烧伤。 B.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即能杀菌又能杀菌,但鳖对食盐敏感,安全浓度仅为1.1‰,所以使用时应仔细、谨慎。 C.痢特灵药性温和,但难溶于水,泼洒浓度为5-8PPM,浸泡浓度20-30PPM。 D.龙紫胆(紫药水)有杀菌、收敛、愈合的作用,用3%的紫药水,1:100消毒效果较好。 E.其它苗种消毒剂应按说明书使用。同一池的苗应为同一天出的苗。

    3.温室培育

    4.室外养殖 室内养到6月中下旬,外界水温稳定在26℃以上时,即可移到室外进行养殖,养殖模式除了专养外还有许多模式,如:鱼鳖混养、螺鳖混养、龟鳖混养、虾鳖混养、菜鳖共养等。饲养管理方法与室内养殖基本相同。

    疾病防治 

    1.疾病预防 

    ①鳖入池或平时抓捕鳖时应进行常规消毒,方法同稚鳖消毒。

    ②各阶段应根据疾病流行情况进行针对性预防。如:稚鳖期应主要预防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