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蚕豆的播种
1.播种方式
目前我国蚕豆播种方式主要有两种:开行点播与板沟按豆。
①开行(翻犁)点播。长江流域多数省、市采用这种方式,春播区也用这种方式。在这些地区,蚕豆生长季节内雨水较多,湿度较大而蒸发量较小,一般能满足蚕豆对水分的要求,而且土壤比较疏松,容易碎细。开行播种能给蚕豆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这种方式是在前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碎细土块、整平、分畦、再开行点播,每亩播5000~8000穴,播后用灰肥或细土盖好。
②“板沟按豆”。云南省多用这种方式,贵州省也有利用。这是因为云南省主产区常冬春干旱,气温较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容易板结,犁地整地比较困难,土块较大,蚕豆出苗和生长困难,农民创造了“板沟按豆”播种法。这种方法是在水稻收获前或收获后,不进行翻耕而是在稻田土壤水分含量合适时,用绳拉镰刀划线分畦,然后将豆种平放上面,用拇指斜按入土,豆脐部稍向下倾斜。豆子入土深度依土壤水分多少而定,水分多或地下水位高,蚕豆入土应较浅,与田面平即可,否则入土4~5厘米。最好是将豆子按在稻茬旁边,这里土壤及水分条件较好。为及时播种,也可在水稻收割前排水,在稻棵边按豆,水稻收割后开沟。这种方法,开沟分畦很重要。划线分畦时刀要切入土中 7~10厘米,播种后,及时用锄头沿沟线将沟土挖成薄片放在畦面上,待一、二天易碎时,再用锄头碎细,盖在畦面上。一般畦宽2.7~4米,沟宽20~24厘米,深24~26厘米,要各沟相通,能排能灌。有条件的地区应用拖拉机和旋耕机整地,然后播种。还有用锹打穴点播,这适于在十边地、果园、幼林地实行。
2.播种密度
蚕豆是喜光又分枝的作物,产量由有效分枝数、每枝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构成。基本苗不够,群体过小,不能夺得高产。与高产群体结构最密切相关的是合理密度和密度的均匀分布,而密度的均匀又必须合理配置行距、株距和整枝定苗。
①行株距:蚕豆行株距大小要依地区、土壤种类、地力好坏、施肥水平和品种的高度等来确定。秋蚕豆分枝较多,若单种,行距可用60~85厘米,株距为8~10厘米,每米行长播10~12粒。春蚕豆分枝较少,行距为40~60厘米,株距6~8厘米,每米行长播12~15粒。
②每亩株数:蚕豆上中下三部分都有花荚分布。播种密度要考虑中下部的光照。播种量的多少依气候、水肥条件、品种等而定。气温高、水肥条件好,大粒品种要适当稀播,反之要适当密播,在前一类情况下,秋播蚕豆每亩基本苗1.0~1.5万株(每亩8~10公斤),后一类情况,每亩可到2.0~3.0万株。春蚕豆一般为大粒品种,植株高大,单种时每亩1.33~1.85万株基本苗。
十一、蚕豆的种植方式
蚕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与其它豆类的管理工作大同小异。下面重点介绍它的种植方式。即蚕豆怎样与其它作物轮作、间作、套种。
蚕豆因有根瘤菌固氮,可以培养地力,与其它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可以一季丰收,全年增产。各地轮、间、套种方式不同,但其目的和特点是每块地每年能种一季豆类作物,用地养地结合,能满足各种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获得各种作物较好产量;所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豆类作物轮、间、套种,可避免重茬,减轻病害,有利耕翻土地,熟化土壤,从而可以增加产量。
1.长江下游地区蚕豆的轮、间、套种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有六种:①蚕豆-中稻-大麦间绿肥-棉花;②蚕豆-移栽棉花-蚕豆间作绿肥-春玉米间作夏大豆或甘薯或水稻;③蚕豆间绿肥-棉花-蚕豆或大麦-移栽棉花;④蚕豆间绿肥-春玉米间棉花-蚕豆间绿肥-玉米间夏大豆或甘薯;⑤蚕豆间绿肥-春玉米间夏大豆-大麦间绿肥-棉花;⑥蚕豆间绿肥-春玉米连作后季稻-大麦-棉花。
2.北方地区蚕豆的轮、间、套种主要方式
在北方和西北一年一季的地区,轮作方式比较简单,如甘肃省临夏州常为小麦-蚕豆-青稞-小麦,或小麦-玉米-小麦-蚕豆,或小麦-小麦-蚕豆。
3.西南地区北方地区蚕豆的轮、间、套种主要方式
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轮作方式有七种:①蚕豆-玉米(套甘薯)-小麦-花生;②小麦”棉花-蚕豆-玉米 (套甘薯);③蚕豆-玉米(套甘薯)-油菜-花生;④小麦-玉米(套甘薯)-蚕豆-花生;⑤大麦-玉米(套甘薯) -蚕豆-花生;⑥蚕豆-早稻-晚稻-油菜-中稻;⑦小麦-中稻-蚕豆-中稻-大麦。
蚕豆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也是较普遍应用的方式,如棉花与蚕豆套作,玉米与蚕豆间作,蚕豆与小麦间作,蚕豆与大麦、油菜、豌豆、马铃薯、蔬菜等间作。间、套作时的行比,要因地因作物而异,如蚕豆与小麦间作的行比有1∶4,2∶2,1∶3,其中以2∶2为好。西北地区还有马铃薯间种蚕豆带状种植,即6行蚕豆,6行马铃薯。蚕豆与马铃薯之间有沟,每2行马铃薯之间有小沟,每3行蚕豆之间也有小沟。玉米套种蚕豆带状种植为3行蚕豆、2行玉米等方式。
十二、蚕豆的病害防治
我国蚕豆的主要病害有赤斑病、褐斑病和锈病。
1.赤斑病
赤斑病又叫红斑病,是蚕豆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蚕豆地区比较普通,危害较重。这种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和栽培条件有很大关系。壮苗的染病轻于瘦弱苗;整枝的轻于未整枝的;轮作田的轻于重茬的。说明改善栽培条件可以减轻这种病害。
目前还无抗病蚕豆品种。在药剂上,主要用波尔多液和25%多菌灵1∶500倍液,于病害开始盛发时喷撤防治为好,每7~10天喷一次,一般喷两次即有较好效果,有的地方在蚕豆生育期内共喷3~5次。用0.1%代森锌,代森锌―石灰,草木灰―代森锌亦有效果,每亩用粉锈灵有效成分15~20克防治,效果可达80%。
2.褐斑病
褐斑病又叫壳二孢菌褐斑病,是蚕豆的又一种流行很广的主要病害,可以侵染蚕豆的茎、叶、荚和种子。
防治褐斑病的措施有:
①不自外地引入带病种子。为保证种子不带病菌,可用福美双或苦仁乐生粉拌种,每50公斤种子拌药0.3~0.5公斤,或在70℃温水中浸种2分钟,也可以用1∶1000升汞水浸种1小时。
②在田间,注意通风和排水。用0.5%~1%波尔多液喷洒,也可用克菌丹,二氯奈酮,50%福美双喷植株或处理种子。在病害发生期到发展期每2~3周喷一次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害。
③清除和销毁田间带病残株,并配合深耕消灭病菌。
④轮作。轮作可以明显减轻褐斑病危害。
这种病主要采取农业防治法就可以防治,能不用化学防治的尽量不用。
3.锈病
锈病在蚕豆生产区也普遍发生,主要危害茎和叶。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播种期、品种等均有关系。锈病病菌喜欢温暖潮湿,14~24℃适宜锈病菌发芽和侵染。低洼积水,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病;生长茂盛,通风透光不好的地方也易发病。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前成熟或收获,有可能避免锈病大发生。防治措施有:
①栽培措施:将遮荫和潮湿地点的晚熟豆株和遗留的其它残株清除销毁,在发病地区应尽量销毁残存病株。在蚕豆栽培地区应经常观察各栽培品种感病情况,淘汰感病严重品种,保留比较耐病丰产品种。
②药剂防治:用0.25%~2%浓度的波尔多液(通常用0.5%)在最初发现病害时即喷药,直到蚕豆成熟,在蚕豆生长季节内每周或每2~3周喷一次。用500倍代森锌液或福美双每10天喷一次,有一定效果;用粉锈宁常量喷雾,每次每亩用成药30%,连喷2次;效果显著。
十三、蚕豆的虫害防治
危害蚕豆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蚕豆蟓。
1.蚜虫
蚜虫又叫腻虫、合虫,是蚕豆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未完待续)